駐站作家專欄

【貧窮男專欄】重新認識伊丹十三

【貧窮男專欄】重新認識伊丹十三

《看戲不忘電影》專欄|OPENTIX 2022年11月

我後來在三池崇史、北野武、荒木經惟的作品中偶而找到伊丹的影子,心中自動將3人面貌融成伊丹的長相,但其實從過去他演出的電影中即可追尋他的身影與演技,然而要到2020年大田出版社翻譯了他的著作《歐洲無聊日記》,才明白其思想始終如一。

文字 / 貧窮男

我一直到1997年底,伊丹十三跳樓自殺後,才發現自以為很理解的導演,卻好像完全不認識,即使曾從1984年的《葬禮》一路看到他的第10部作品《被監護的女人》(1997)。

今年金馬影展將完整放映伊丹十三(1933-1997)作品全集,4K全新數位修復版世界首映。51歲才第一次當導演的他,就以《葬禮》拿下日本金像獎最佳影片,一路伴隨著我這一代的影迷,從錄影帶、LD、看到到DVD。他的電影不像塔可夫斯基那般沉重,不像貝拉塔爾那般晦澀,他的電影是社會寫實,是人性貪嗔癡的縮影,他的鏡頭如同手術刀,切入黑白兩道,剖開政經關係的黑暗面,以直球對決慾望、黑金與恐懼,追求正義,太快人心,又兼具藝術與娛樂性。

當導演前的伊丹十三

但當導演前的伊丹十三都在幹嘛?一般多從他一生至交,也是妹夫的大江健三郎來理解他的過去與死因。大江1994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伊丹在1995年拍攝了大江1990年短篇小說《安靜的生活》,從妹妹的觀點來看待大江與智障兒子共存的經歷。而大江也在伊丹自殺後發表了《換取的孩子》,看似描繪他自殺的原因,卻是悼念一生的情誼。我後來在三池崇史、北野武、荒木經惟的作品中偶而找到伊丹的影子,心中自動將3人面貌融成伊丹的長相,但其實從過去他演出的電影中即可追尋他的身影與演技,然而要到2020年大田出版社翻譯了他的著作《歐洲無聊日記》,才明白其思想始終如一。

他的父親伊丹萬作曾與德國導演Arnold Fanck合導電影《新樂土》,是在偽滿州國遭到世界譴責、日本積極尋求德國認同時的合作,由當時16歲的原節子擔任主角,但兩個導演意見分歧,最終各自剪成不同版本分開上映,德國版大受歡迎,日本版市場反應冷淡,讓伊丹萬作在這次的合作中加倍挫敗。而原節子也因宣傳此片搭乘西伯利亞鐵路到德國宣傳,之後坐船到紐約,繞地球一圈後返日,這之間接待原節子的是川喜多長政夫婦。川喜多長政在北京大學與海德堡大學求學,精通中德文,贊助演員同時向海外推廣日本電影,並以海外經驗成立了日本的電影圖書館,其夫人被稱為日本電影之母,女兒川喜多和子則在1960年嫁給了伊丹十三。

伊丹十三身高180公分,精通英法文,因為丈人贊助,1961年拿到美國導演尼可拉斯.雷的電影《北京55日》角色,此片以清朝義和團為背景,描述八國聯軍之前,11個國家、3000多名外國人在北京東交民巷使館區困守55天的故事。這部全英文發音的電影,因無法在當時未開放的中國取景,劇組拉到西班牙搭景拍攝,伊丹飾演的日本軍官英俊挺拔、英語流利,因戲分不多,他趁此遊歷歐洲,寫下對比文化的獨特觀察在雜誌連載,最終集結成《歐洲無聊日記》。如今讀來,有著些許政治不正確,或是道德魔人之感,但對照他的電影,才讓人恍然大悟,那些對彼時日本社會的諸多批判,文字的教條,在歷經生活的歷練後,將其轉化為通俗的影像,更為大眾所接受,那種與生俱來、有點高傲的觀點,最終都化為他電影的力度,發洩大眾內在的慾望與不滿。

跨國際的演員生涯

1965年伊丹演出英國導演李察.布魯克斯改編康拉德小說《一代豪傑》Lord Jim ,與影帝彼得.奧圖有對手戲。1966年川喜多和子與他離婚,另嫁柴田駿,成立法國映畫社。1967年,伊丹接演了大島渚《日本春歌考》,認識同劇演員、當時22歲第一次拍電影的宮本信子,兩人在1969年結婚,宮本後來就成為伊丹電影的第一女主角。1969年,伊丹接拍若松孝二的粉紅電影《金瓶梅》,飾演西門慶,演潘金蓮的是蜷川實花的母親真山之子,當時新婚不久,蜷川實花也還沒出生。

之後10來年伊丹十三擔任主角或配角,演出了東陽一、藤田敏八、新藤兼人、市川崑、寺山修司、筱田正浩、森田芳光、黑澤清等人的電影。1983年在市川崑改拍谷崎潤一郎的《細雪》中演出大姊岸惠子入贅的老公,拿下了日本電影金像獎、旬報電影獎的最佳男配角獎。

去年底,大田又出版了伊丹十三散文集《女人們!》,寫在他離婚後再婚前的演員生涯,搭配當時他演出的電影,更可理解他對細節的觀察入微,讓我們對他的電影風格,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看看駐站作家其他專欄文章

舞動歷史的身與影

電影中的波修瓦芭蕾世界

編舞家養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