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特企
如紅薔薇的回憶 《大師風華─郭芝苑百歲冥誕紀念音樂會》
文|葉綠娜
葉綠娜女士出生於高雄縣(今高雄市),自幼跟隨吳漪曼、蕭滋、吳季札等教授學琴,曾就讀於奧地利薩爾茲堡莫扎特、德國漢諾威音樂學院與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1978 年至今,葉綠娜女士不曾間斷地以獨奏、雙鋼琴、伴奏、室內樂等各種不同的演出形態活躍於國內外樂壇。其與夫婿魏樂富絕佳默契精湛的雙鋼琴演出,備受各界矚目。
2021年為作曲家郭芝苑百歲紀念,很榮幸能在作曲家生前有緣認識並發表他幾乎全部的鋼琴獨奏曲、小協奏曲、原住民狂想曲、還有許多室內樂曲。
第一次見到郭老師是在2003年一場台北愛樂交響樂團於臺北市政府親子劇場舉行的出國行前公演,那時我彈奏了《為鋼琴與絃樂隊的小協奏曲》,郭老師自己從苗栗撘車到臺北來聽音樂會,記得音樂會結束後,他連蹦帶跳的走到舞台上,相當興奮,還一手拿著小奏鳴曲手稿譜要我彈奏,那年台北愛樂交響樂團巡迴了愛沙尼亞及芬蘭,演出的小協奏曲在音樂節中受到大家喜愛,隔年又巡迴匈牙利、捷克、波蘭,這首小協奏曲被演出許多次,其中一場在布達佩斯李斯特音樂院的演出,還經由匈牙利國家廣播電台作了時況轉播,從此就與郭老師有了更密切的互動,這位長者純真熱情的個性,與對音樂創作的終身堅持,讓人敬佩。他曾經評論自己的鋼琴寫作:「鋼琴獨奏曲的創作技巧在拉威爾(Ravel)的作品就達到最高境界。但巴托克也將鋼琴視同打擊樂器,因此他的鋼琴曲都譜出打擊樂器的技法,開拓另一種效果。本人因先天性手指殘缺不能好好彈鋼琴,因此不能譜出像李斯特或拉威爾那樣Virtuoso(華彩演奏)能發揮演出技巧性的鋼琴曲,但彈鋼琴是音樂的基本而學作曲也是從歌曲及鋼琴小品開始。」的確,他的有些鋼琴小品雖然篇幅簡短,但都生動盎然洋溢著清新恬淡又俏皮生動的氣息,彷彿就是最美麗的童年回憶。
而抒情安靜的鋼琴曲總表現出幽幽思古之情,有著甜蜜溫暖的感覺,並營造出如夢的幻想氣氛,這應該跟郭老師的生活有關,他從出生到過世,除了到日本留學的時光,一生都住在苑裡的古宅,四合院的優雅古意,「安詳」、「自然」流露於作曲風格之中,許多作品他也都取材自兒時聽到的臺灣傳統曲調及民間戲曲歌謠,或是古早時代重大節慶及神明出巡時所奏的曲子,但他非常在意自己創作的曲子要帶有「現代感」。
在與郭老師工作過程中,我發現 「速度」是他相當在意的音樂素材,心中有股不安靜的衝勁與熱忱, 讓他一生不停創作,直到最後都仍然一直寫曲子,仿佛要把內心聽過的聲音全部記下,他說過自己算是「國民樂派」作曲家, 要表達的是在創作中展現出對臺灣民間音樂與人之特殊情懷。能親身從作曲家口中直接得知對樂曲的創作理念與樂思,應該算是演奏者的最大的福氣吧!
你可能會喜歡
大師風華-郭芝苑百歲冥誕紀念音樂會
2021/12/5 14:30 衛武營音樂廳
今年是作曲家郭芝苑(1921-2013)的百年誕辰,出生於日本時代的苗栗小鎮苑裡。14歲即往日本東京求學,青年時期為傑出的口琴演奏家,立志成為音樂家。後考上日本入東洋音樂學校主修作曲;戰後回臺,勤於創作,中年再度赴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深造三年。郭芝苑所創作的《交響變奏曲 — 臺灣土風為主題》是第一首臺灣人創作、在國內首演,並且在1956年與美國文化交流的音樂會中演出的交響曲。1973年他受聘於省立交響樂團(今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研究部至退休,創作了多首民族風格的管絃樂曲。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總統二等景星勳章等,並獲靜宜大學頒贈榮譽博士。郭芝苑的一百多首歌曲(如《紅薔薇》1953、《淡水河畔》1997)精緻、優雅又充滿鄉土氣息,管絃樂代表作有《回憶》(1961,定稿1973)、《小協奏曲 — 為鋼琴與絃樂隊》(1972)、交響組曲《天人師 — 釋迦傳》(1988)等。(顏綠芬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