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 Translation Help?

你的瀏覽器目前預設為其他語言。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翻譯頁面,請注意,翻譯內容可能與中文原文有所差異,僅供參考使用。

It seems like your browser is set to a different language.

Method 1

You can find the translation butt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er to translate the page into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Method 2

You can use your browser's built-in translation feature to view this page in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The information is primarily in Chinese. If there are errors when translating into other languages, it’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only.

駐站作家專欄

《在車上》裡的凡尼亞──貧窮男

《在車上》裡的凡尼亞──貧窮男

《看戲不忘電影》專欄|OPENTIX 2022年2月

小說中提到《凡尼亞舅舅》卻全無著墨,濱口竜介在此發揮其優勢,透過《凡尼亞舅舅》的排練與隱喻,慾望的壓抑,無望的孤獨,精神的危機,人物間的各種情緒,都可看出濱口紮實的編劇功力,夾雜著英文日文中文韓文還有肢體性極強的手語來詮釋契訶夫劇本,與對現代劇場的掌握與創意,有著畫龍點睛般的神韻。

文字 / 貧窮男

2016年台北電影節「焦點影人」引介了濱口竜介,讓我們認識了這位東京大學文學部畢業的電影狂,風格有點卡薩維蒂、有點楊德昌,或是成瀨巳喜男、或是他在東京藝大研究所的恩師黑澤清,但濱口的影片更為獨特,看似平凡生活,卻能不斷堆疊出深刻體會,道盡現代人生活的各種滋味。

接下來的作品則讓他成為繼是枝裕和後、全球影壇最關注的日本導演,2018年以《睡著也好醒來也罷》入圍坎城影展競賽單元,2020年與黑澤清合作的《間諜之妻》拿下威尼斯銀獅獎,2021年《偶然與想像》獲得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而將在2月上映的《在車上》改編自村上春樹短篇小說《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拿下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費比西等4項大獎。

製造村上小說的凡尼亞弦外之音

小說中黃色的SAAB到電影中變成紅色,導火線雖都因主角西島秀俊罹患青光眼而請了司機,但電影中轉為廣島藝術節主辦方的堅持。短篇小說讓改編有很多可能性,小說中的夫妻花了許多時間才走出喪女之痛,卻因男主角班機更改返家而發現妻子外遇,他靜靜關門離去,而夫妻間卻相愛如常,後因妻子過世,所有的疑問卻反撲成為精神上的磨難。

而人與人間因這個說不出口也無解的難題,觸發了彼此的關係,這是濱口所擅長處理的,男主角和妻子外遇對象,與司機之間、韓國翻譯,還有演員,站在村上的架構上長出血肉與真實,小說中提到《凡尼亞舅舅》卻全無著墨,濱口在此發揮其優勢,透過《凡尼亞舅舅》的排練與隱喻,慾望的壓抑,無望的孤獨,精神的危機,人物間的各種情緒,都可看出濱口紮實的編劇功力,夾雜著英文日文中文韓文還有肢體性極強的手語來詮釋契訶夫劇本,與對現代劇場的掌握與創意,有著畫龍點睛般的神韻。

我最喜愛的《凡尼亞舅舅》翻拍電影,就是法國導演路易.馬盧的《泛亞在42街》(Vanya on 42nd Street),他曾四度入圍奧斯卡拿過一座外語片獎,也拿過坎城大獎與威尼斯影展的兩座金獅獎及兩座評審團大獎,是少數獲得三大影展肯定又能受到奧斯卡青睞的歐洲導演。片頭是1994年紐約街景,劇場導演安德烈.格雷戈里(Andre Gregory)邀了一些朋友,包含長期合作的演員兼編劇華利.蕭恩(Wallace Shawn),在42街口相遇,過馬路來到從1983年停業的電影院。

電影開頭時眾人還在讚美劇院裡的裝飾、看似閒話家常中,就過渡進入了劇情,本來躺在椅子上打盹的蕭恩扮演凡尼亞舅舅,看似沒著裝的走位排練,觀眾就像在劇院中被邀來的來賓,兩小時的舞台走位排練,精采得讓人目不轉睛看到最後,忘記了鏡頭的存在、或這其實是一部電影。劇本採用了大衛.馬密(David Mamet)的改編版,這部片像是舞台劇完整的呈現。

安德烈.格雷戈里的劇場因緣

片中的劇場導演格雷戈里,1968年成立劇團「曼哈頓計畫」,1969年波蘭劇場大師葛羅托斯基(Jerzy Grotowski)首次到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Brooklyn Academy of Music)演出後,格雷戈里就成為葛氏在美國最有力的推手,安排他到各大學授課,與不同時期的創作者合作,葛氏也邀請格雷戈里到波蘭參加實驗性戲劇活動,這一切都收錄到路易.馬盧電影《與安德烈晚餐》中。

1980年,路易.馬盧剛拍完《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9月在威尼斯影展首映並拿下金獅獎,同時也娶了美國女明星甘蒂絲.柏根(Candice Bergen),雙喜臨門。馬盧拍《大西洋城》時認識了蕭恩,蕭恩在片中演出一個小配角但令人印象深刻,他當時跟馬盧說正在寫一個劇本,完成後寄給馬盧看,卻在某天接到馬盧的電話,說無論如何都要參與這個計畫。

蕭恩心想怎麼可能,這是開玩笑吧,然後他們就在1980年冬天拍完了這部神奇的Cult film。內容就是蕭恩與安德烈一起吃晚餐,聊了許多安德烈在波蘭的神奇劇場體驗與印度靈性之旅,與蕭恩安於現狀的詮釋相互抗衡,句句發人深省。片中安德烈也提到他的妻子、拍了三部葛氏紀錄片的導演梅賽德絲(Mercedes Gregory)。

《在車上》可以延伸許多不同的閱讀,可單純享受濱口竜介的影像敘事,也可看看村上春樹的小說或歷年來改編的電影,當然看完「凡尼亞舅舅」的相關影片,也會更深刻理解濱口對劇場的掌握。

看駐站作家其他專欄文章

當舞蹈也有快時尚

要不要打統編?──貧窮男

當舞蹈成為遺產……

OPENTIX將運用Cookie來提供個人化的內容、提昇使用體驗,也希望能提供更安全的消費環境。若你瀏覽本網站即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Cookie。閱讀我們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