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 Translation Help?

你的瀏覽器目前預設為其他語言。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翻譯頁面,請注意,翻譯內容可能與中文原文有所差異,僅供參考使用。

It seems like your browser is set to a different language.

Method 1

You can find the translation butt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er to translate the page into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Method 2

You can use your browser's built-in translation feature to view this page in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The information is primarily in Chinese. If there are errors when translating into other languages, it’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only.

OPENTIX編輯臺

嚴肅的人可以搞笑嗎?達康.come 土法煉鋼自造的喜劇教科書

嚴肅的人可以搞笑嗎?達康.come 土法煉鋼自造的喜劇教科書

【 說話的藝術 】專題 |OPENTIX編輯臺 2022年5月


文字 / 郝妮爾

圖片提供 / 達康.come


「我們私底下都是比較嚴肅的人。」阿達(本名陳彥達)說,「有時候會擔心,如果在路上遇到觀眾,我表現出來的反應會不會違背他們的期待?」


以喜劇團體組合「達康.come」(以下簡稱達康)出道至今,擁有30公分身高差的阿達與康康(本名何瑞康)以日式漫才擄獲許多觀眾的心。兩人絕佳的默契,使笑點彷彿渾然天成。雖然如此,認識的人都知道,他們倆只要一離開舞台,通常嚴肅。


「與其說是嚴肅,不如說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時刻,能夠很自在地當個聽眾,不會刻意展開話題。」康康說:「當然人對於有趣的東西,都會有一個反射動作,想要抓住、處理它。」阿達順勢接話,表示這種「笑點的丟接球」,對他們來說其實有個明顯的開關,下了舞台,自然關閉,平時即便接到笑點,也不至於有明顯的回話或者延伸。


說得直白一點,他們在台上的笑料呈現,全是靠自己的力量一步步摸索出來的。兩人雖都畢業於北藝大戲劇系,然論及喜劇表演,全是土法煉鋼。所有方法皆有跡可循,且邏輯分明,彷彿一章喜劇表演的教科書。


若幽默也有DNA,那麼古往今來未曾突破


喜劇表演最重要的元素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阿達率先回應:「意圖和覺察。」


「首先,你有沒有想要讓人發笑的意圖?第二,你對於他人的反饋是不是足夠明白,例如對方為什麼會感到有趣、為什麼笑或不笑?」阿達相信這樣的想法不光是喜劇演員的特色,「一般愛開玩笑的人也會有這樣的敏感度,只是從事喜劇創作,更能夠清楚地去分析我們講話的鋪陳與節奏。」


同時,在團隊中負責主要產出段子的康康也說:「如果有所謂幽默的DNA,那應該沒有這種DNA的突破。或者應該這麼說,喜劇的材料一直在改變,不過那跟『幽默的進化』無關,笑點再怎麼變,大抵不會跳脫人類一些很基本的關懷。差別的只是,不同世代選擇要對什麼主題笑。」


《三口組》_照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攝影:林峻永

圖 / 《達康.come活屍末日劇院求生指南》|攝影:劉璧慈。


都說喜劇比悲劇難寫,或許原因正在於此。喜劇的覺察之路不只是是尋找「笑點」,還得不斷試探觀眾的接受度。康康進一步舉例,觀眾的「笑點口味有著流行性的變化,這些變化不在於從A變成B,而是某個時期大家視A為主流,某些時候B更受到大家喜愛,但兩種元素可能多少同時存在,也都有各自的選擇。」這類選擇,康康比喻「很像大家在追劇的心情,如果大家都在追某一部,那我也要跟著看,類似這種感覺。」


以台灣而言,康康相信喜劇的走向其實緊緊貼合台灣的時代背景,無論是教育、文化或是資訊的傳播和吸收,「這都會影響觀眾對笑點口味的改變,所以喜劇從業者製作笑料的技法、方式也會改變。」


「幽默」本以為該是很「個人」的一件事,但原來喜劇表演上的「笑果」卻有著「集體」的催化力量,由觀眾與創作者找到笑料的共識,逐步混合,在不同時期形成更有新鮮感的表達形式,這也讓喜劇的「現場」魅力更加劇烈。


角色關係是段子裡的絕佳調味


另一方面,覺察的功課不僅在於觀眾的反應。長年來,達康亦不斷反覆研究日式漫才除了「裝傻與吐槽」的特色外,還有沒有更強烈的元素,能夠撐起他們的喜劇力量。


「我後來發現,『角色』很重要。」阿達說,雖然觀眾在舞台上依然只看得見他們所熟悉的阿達與康康,但若稍微加入一些不同的人設於其中,表演中的關係張力能使演出更加飽滿。康康進一步舉例說明:「其實現在有很多脫口秀也能看見這件事,一個諷刺性的人設能夠讓他講出來的話更有趣,例如讓一個老師去講一些政治不正確的東西,除了幽默之外就多了刺激性。」


外部的覺察已豐富飽滿,但內在的思考亦不可少。


《好了啦!達康!》第四季第一集

圖 / 《好了啦!達康!》第四季第一集。


若說前述談的「角色關係、觀眾對於幽默的接受度」是寫段子的主幹,那麼達康第一時間予人強烈印象的身高差,也是他們笑料中的常見小菜。


「其實我們一直以來都沒有特別著墨這個部分。因為很早就認識、玩在一起,也沒特別意識到這個。可是兩人一起站上台後終究會知道,視覺上觀眾就很快速去反應這件事,那是一種直覺反應,但不會變成我們的核心。」康康說,阿達附議:「就經營團體形象來說,覺得有個容易讓人記憶的東西也蠻好的,所以不會特別在意,身高也是一種段子的材料。」


既然談到身高,呼應漫才文化中的「吐槽」特質,演員來往之間的對話演出,雖說皆是「效果」,但是否真有不小心感到受傷的時刻呢?康康先開玩笑補刀:「會啊,我都會說不好意思剛剛講的有那麼一點真心,不過你知道那只是表演。」而玩笑結束,他又立即收起戲謔,正經道:「創作追根究柢都是一種『空想』,無論觀眾接受到的是什麼,又或者段子的來源與我們多近,都已經是歷經了轉化、再轉化的過程,跟自身經歷或缺陷已經無關了。」


台上開心,台下真心


近年達康各方面的演出增加,兩人時有應接不暇之感,新作品誕生的頻率變得更密集,阿達也從過去單純提供意見、表演者的角色,慢慢轉為構思段子的創作者之一。兩人齊心協力,打破過去習慣的工作模式,工作趣味增加,當然也時常焦慮這樣的結果觀眾是否買單。又,在如此高密度的創作環境,使他們離開舞台以後,更願享受沉靜、不必開口的放鬆時刻。


康康說:「我們本來就不是那種社交型的人,這幾年來,下了舞台後的確會有兩三天、甚至是更長的時間,都不太想要密集開口說話的狀態。」阿達亦表示:「那種時候對我們來說真的蠻省力的。現在年紀漸長,更覺得過度社交沒有必要,平時不會花這麼多力氣去觀察什麼好笑什麼不。」


達康.com


訪談末了,阿達悠悠說一句:「不過一直到現在,還是覺得上台是很開心的。」講這句話時平平淡淡,如波瀾未起的湖面。這不是表演,是他的真心。


像是真的有一顆清楚明確的開關,燈亮上台,燈暗平靜。演出時,達康的幽默通透如風,依賴緊密的建構背景,紮實前進。表演結束,回歸日常。在明暗之間,他們找到了自己的說話節奏。


猜你現在就想知道

達康.come 近期演出節目


更多《 說話的藝術 》線上專題

以中華文化為本位的現代創作-相聲瓦舍 「政治不正確」的選擇

讓你不用帶腦袋看戲-面白大丈夫 喜劇的秘密都在這「男生宿舍」

OPENTIX將運用Cookie來提供個人化的內容、提昇使用體驗,也希望能提供更安全的消費環境。若你瀏覽本網站即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Cookie。閱讀我們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