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站作家專欄

【樊慰慈專欄】范.克萊本:東西方冷戰的時光穿越

【樊慰慈專欄】范.克萊本:東西方冷戰的時光穿越

《思想不短路》專欄|OPENTIX 2022年8月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頒獎典禮上意味深遠的致詞,譬如一句拉赫瑪尼諾夫的箴言「音樂能充實人的一生,一生卻無法窮音樂之妙。」以及我專訪他時,提到美蘇冷戰後期雙方以古典音樂展開破冰行動,克萊本懇切地直視著我說:「古典音樂與奧運會是兩種可以通行全球,不需翻譯的語言。」

文字 / 樊慰慈

6月在美國德州熱烈進行的第16屆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網路人氣雖略遜於去年10月的華沙蕭邦比賽,但兩者在圈內均屬4至5年一屆的頂級音樂大賽,不僅賽務嚴謹,評審陣容和曲目要求都有極高規格。本屆范.克萊本比賽由一位不世出的18歲韓國鋼琴家任奫燦奪魁,超齡的表現讓場內外的沸騰氣氛至賽後仍餘波盪漾。筆者曾於1997和2001年兩度現場考察這項比賽,此次則靠網路直播追蹤整個賽事,精采過程雖令我目不暇給,卻總覺現場氛圍似乎少了點什麼?

古典音樂市場逐漸式微?

2001年比賽首次將場地移師至新落成的Bass Performance Hall,兩千座位仍無法容納所有想購票的樂迷,不但複賽即一票難求,決賽場次還加倍以容納更多觀眾,亦即每位選手的兩首協奏曲必須隔天再彈一次,造成獨奏者、樂團、評審在體力和精神上的極大負擔!那時尚無社群網站,主辦單位貼心地在會場對街一處室內架設大螢幕,讓場外觀眾也能欣賞閉路電視直播。如今決賽恢復正常只演奏一次,但現場略顯稀疏的觀眾席已不復往日榮景,反映了古典音樂市場萎縮的現實?或只是疫情影響未完全退去?還是因為近年網路直播普及,降低觀眾到場付費欣賞的意願?這是個值得探討的議題。但更讓我若有所失的,其實是會場裡再也看不到克萊本本人的風采。

范.克萊本與樊慰慈合影於2001年第11屆范.克萊本鋼琴比賽期間。(樊慰慈提供)

圖 / 范.克萊本與樊慰慈合影於2001年第11屆范.克萊本鋼琴比賽期間。(樊慰慈提供)

這項比賽雖以他為名,但范.克萊本在世時既未實際負責籌劃,也從未擔任過評審,只在比賽期間如精神領袖般出席各項儀式及酒會,並不時低調到場欣賞參賽者演出。我首次遇見他是在1997年比賽期間一場湖濱派對上,僅出場架式即恍若電影裡的傳奇畫面:只見他搭乘印著巨幅CLIBURN字樣的白色直升機從天而降,190+公分的瘦長身軀頂著波浪銀髮步入會場,君臨天下卻溫文和藹。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頒獎典禮上意味深遠的致詞,譬如一句拉赫瑪尼諾夫的箴言「音樂能充實人的一生,一生卻無法窮音樂之妙。」以及我專訪他時,提到美蘇冷戰後期雙方以古典音樂展開破冰行動,克萊本懇切地直視著我說:「古典音樂與奧運會是兩種可以通行全球,不需翻譯的語言。」從他充滿磁性的男中音腔調娓娓道來,真能繞梁三日!

以音樂融化冷戰的一段歷史

回到1980年代,蘇聯陷入10年的阿富汗戰爭,西方國家藉此抵制1980年莫斯科奧運,美蘇軍備競賽更達到頂點。但85年戈巴契夫總統上任後推動改革開放,87年底獲雷根總統邀訪白宮。席間找來已淡出舞台的克萊本彈了半場獨奏會,成為會談的潤滑劑。克萊本在蘇聯有極高人氣,源於他1958年在首屆柴科夫斯基鋼琴比賽奪金時讓俄羅斯人民傾心的表現,不但擔任評審的俄國鋼琴家如戈登懷瑟、李希特都給予最高評價,連競爭強敵、獲得銅牌的俄國參賽者史塔克曼也成為他的粉絲。

蘇聯舉辦這項賽事本為企圖彰顯社會主義多方面的優越性,1950年代中葉韓戰結束、越戰方興,東西方進入核子恐怖對峙,美蘇競爭並擴及太空和體育賽事上,起初蘇聯在各方面均居領先。當時茱莉亞音樂院院長Mark Schubart曾提到「冷戰期間的一般印象是,在每個音樂比賽裡俄國人總是贏家,他們選派的代表都是千錘百煉的職業好手,反觀美國參賽者卻多是缺乏職業經驗的學生。」但奇妙的是,克萊本的優勝竟得到當時新任蘇聯總理赫魯雪夫的真心欽佩。據美方記載,賽後現場活動中兩人除閒話家常也有一些音樂交流,赫魯雪夫表示自己很喜歡蕭邦的《F小調幻想曲》,可惜錯過了複賽時克萊本對此曲精湛的演繹。1962年後者回訪莫斯科演出時,赫魯雪夫也興致勃勃地到場聆聽,克萊本特別在安可時彈奏該曲,並致詞說要獻給赫魯雪夫

比賽期間蘇聯副總理曾稱許克萊本代表美國出賽,表現得比政治人物更優秀!立刻獲得赫魯雪夫點頭認同,後者指著在座包括獲得銀牌的中國鋼琴家劉詩崑等各國選手說,「這裡雖然沒有圓桌,但大家就是和平共存的最佳典範。」隨即有人附和表示,政府不插手,音樂家或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又獲得赫魯雪夫和悅地搗蒜!(註)

註:Abram Chasins, Cliburn Legend, 1959, pp. 117-118.

看看駐站作家其他專欄文章

音樂與政治,從一個體壇歷史事件談起

如何為藝術尋找一條不用再苦撐的道路

藝術也需向馬斯克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