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TIX編輯臺
關於高畑勲「6個不可不知」在真實與歷史中,打造動畫的點點滴滴
【打開展覽這一區】專題|OPENTIX編輯臺2022年8月
文字 / 李政亮 文化評論者、政大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一、動畫路上55年的革命夥伴
2018年高畑勲去世,告別式致詞的宮崎駿幾度落淚,成為眾所矚目的新聞。兩人的關係是什麼?
高畑勲與宮崎駿的革命情感,是日本動畫史的一段佳話。1935年出生的高畑勲,大宮崎駿6歲。東京大學法文系就讀期間,深受法國1952年的動畫《斜眼暴君》(La Bergere et le Ramoneur)的影響,發現動畫可以不是供小孩娛樂之用,也能表述價值理念,決心走上動畫之路。1959年畢業並進入東映動畫公司。4年後,宮崎駿也加入東映的行列。1971年兩人離開東映,此後,三度共同進出不同的動畫公司。1985年吉卜力成立,四處闖蕩的兩人才算有了以自己創作理念為主的園地。
就是這樣的革命情感,宮崎駿在告別式上致悼詞時幾度落淚。最感人的一句話,就是「想起55年前的你」。55年前,也就是宮崎駿進入東映的1963年。在日本動畫史中,這是極富象徵性的一年。戰後,是「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活躍時代,自小就接觸並喜愛迪士尼的他,在人氣達到頂端之際,也開始嘗試動畫創作。1963年1月1日,手塚治虫一手推動的日本首部電視動畫《原子小金剛》播出。1963年高畑勲與宮崎駿的相識相遇,似乎預示了兩人將在手塚治蟲的起點上,走出一條不同的日本動畫之路!
圖 / 聯合數位文創提供
二、與法國文化淵源深厚
高畑勲從東大法文系走上動畫之路,看似轉換一條截然不同的跑道。其實,他對法國文化的喜愛是一輩子的。
1955年,還在東大就讀的高畑勲,看了法國動畫《斜眼暴君》決心走上動畫之路。這部根據安徒生童話改編的作品,強調了權力不是一切,握有大權的國王便無法掌握愛情。這部作品1953年在日本上映時,不但入選《電影旬報》(キネマ旬報)年度外國電影的第6名,更受到知識分子好評。此外,高畑勲在學生時代也迷上法國詩人兼劇作家賈克.普維(Jacques Prévert)的詩集《詩歌》(Paroles)。普維的詩洋溢著對戰爭與暴力的批判,也善於捕捉法國社會的景況及地方社會的日常生活,他的劇作也屢屢搬上大銀幕。普維的地方色彩,讓人聯想到高畑勲作品《螢火蟲之墓》(1988)裡的神戶、《兒時的點點滴滴》(1991)裡的山形、《平成狸合戰》(1994)裡的多摩市。
圖 / 「平成狸合戰」(1994年)© 1994 畑事務所・Studio Ghibli・NH
《斜眼暴君》是個動畫史中的傳奇,電影其實未完成就被合作方拿去上映。不滿的導演繼續在《斜眼暴君》的基礎上創作,完成了1980年的《國王與鳥》(Le Roi et l'Oiseau)。其中,普維便擔任劇本寫作。2004年,高畑勲將《詩歌》這部青春時期深受影響的詩集翻譯為日文。2006年,吉卜力再度將《國王與鳥》上映,高畑勲便擔任日語字幕翻譯與宣傳的工作。
三、對日本傳統文化深刻研究與反思
高畑勲的動畫世界裡,也有對日本傳統文化的反思。他不斷反思日本傳統繪畫——繪卷與浮世繪與動畫之間的關係。繪卷是奈良時代以來的繪畫,以畫卷的形式呈現,一般高度是30公分,長度則達10公尺左右。在長長的繪卷裡,有畫家們所欲呈現的人間百態、人物樣貌甚至動態,在高畑勲看來,這是日本動畫的雛形。浮世繪則是江戶時代的庶民文化,高畑勲以《江戶名所百景》的畫作為例,說明浮世繪師喜愛將人物放置在立體空間當中,猶如電影的縱向構圖,這讓日本往動畫之路往前邁了一步。
高畑勲也將自己對日本傳統繪畫數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化為文字著書立說。1999年,出版了以繪卷為主題的《十二世紀的動畫:在國寶繪卷物當中看到的電影、動畫的東西》(十二世紀のアニメーション:国宝絵巻物に見る映画的·アニメ的なるもの),2009年也出版了《一幅畫看日本》(一枚の絵から 日本編)。更重要的是,他將這些反思加上新時代的科技,注入動畫作品當中。從1999年的《隔壁的山田君》開始,他的畫風就轉為運用數位技術,在手繪的線條上加上水彩描法。生前最後作品《輝耀姬物語》不僅繼續這樣的畫風,更是將日本重要傳統作品《竹取物語》加以改編,凡此種種,都是他反覆鑽研日本傳統文化的結晶。
四、台灣五、六年級生早就認識了他的作品
1970年代,高畑勲的電視動畫作品其實就與台灣的五、六年級生見過面了。當時,在台灣曾播放的《小天使》、《萬里尋母》都是他執導的作品。
1971年高畑勲離開東映,而後曾在A製作待了兩年,1973年進入瑞鷹製作。1974年的《小天使》是瑞鷹時期的第一部作品,1975年瑞鷹製作改組為日本動畫公司。因為《小天使》的高收視率,開啟了日本動畫公司的世界名作劇場系列,台灣五、六年級生的集體記憶《龍龍與忠狗》、《湯姆歷險記》等都是這個系列的作品。
《小天使》是高畑勲終於開始發光的時刻,這時已快40歲了。為什麼高畑勲在東映12年沒能開花結果?1960年代的日本動畫正值起步階段,動畫公司追求快速、低成本的大量生產模式,東映也不例外。然而,這使得員工負擔大增,只有透過工會捍衛合理的工作條件。高畑勲便曾任東映工會的副委員長,宮崎駿則是書記長。也因為擔任工會幹部,高畑勲成為資方的問題人物。1968年的處女作《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賣座不佳,再加上未按既定時程完成,遭到減薪降級的處分。更重要的是,他因《斜眼暴君》看到動畫能傳遞思想走上動畫之路,然而,東映製作的卻仍是供小孩娛樂的作品。
圖/「太陽王子 霍爾斯的大冒險」(1968年)© 東映
圖 / 「小天使」(1974年)HEIDI © Z U I Y O
10多年後,高畑勲終於找到能發揮自己創作理念的園地「吉卜力」,也在這裡,大放異彩!
五、在吉卜力中的角色
動畫已是代表性的日本文化之一,其中,吉卜力更是擁有國際知名度。不過,提到吉卜力,很多人就將之與宮崎駿劃上等號。高畑勲在吉卜力的角色是什麼?
吉卜力的成立,源自1985年德間書店的鈴木敏夫,為讓宮崎駿與高畑勲有專心創作的空間所成立的工作室。吉卜力的名字為宮崎駿所訂,取自義大利的一款軍用偵察機。吉卜力的原則是導演中心主義,也就是以高畑勲與宮崎駿兩人的創作理念為主運作。不過,宮崎駿對吉卜力的運作參與很深,高畑勲則是以如同顧問的方式參與吉卜力的事務。
在導演至上的運作下,高畑勲的動畫風格得以突顯。高畑勲的作品當中,多是根據原著改編,而他又以尊重原著著名。高畑勲尊重原著的方式,是對原著竭盡所能地進行考據。經典之作《螢火蟲之墓》是根據野坂昭如的原著改編,研究原著的過程中,他甚至要團隊成員觀看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我出生了,但……》與《早安》等作品。小津的作品以低角度的攝影再現日本人的生活起居聞名於世。之所以考究小津電影,就在於試圖捕捉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作為動畫的參考。
圖 /「螢火蟲之墓」(1988年)© 野坂昭如/新潮社, 1988
有趣的是,高畑勲從尊重原著精神的各種考察開始,到作品最終完成後,出現的卻已是高畑勲個人風格的作品。
六、喜愛虛構的宮崎駿vs.喜愛真實的高畑勲
高畑勲與宮崎駿是日本動畫的兩位大師,他們的作品風格有何不同?
高畑勲生前接受訪問時,直言討厭幻想,喜歡現實世界乃至生活中的種種瑣事,歷史與現實生活是高畑勲作品的兩大主軸。相較之下,宮崎駿的動畫世界裡則有著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諸如騎著掃帚的魔女或是如神話般的虛構城市等。
此外,兩人對引導觀眾進入自己的作品視角不同。高畑勲曾說,電影無非是兩種模式,第一種是觀眾將自己投射到主角身上的電影。宮崎駿從《風之谷》到《風起》都屬第一種類型,觀眾將自己投射在主角身上,因主角而喜憂。至於第二種類型,則是從第三人的角度來看,這是高畑勲喜愛的類型。他以日本的國民電影《男人真命苦》為例說明。主角寅次郎長年流浪在外,偶爾回家,雖然心地善良,但卻總是把事情搞砸,為此,只好又繼續離家流浪。觀眾看《男人真命苦》時,並不會把自己投射在寅次郎身上,而是站在第三人的客觀角度來審視寅次郎所發生的事。
圖 / 日本現場實景
宮崎駿喜愛的第一種類型,作品中很自然地出現英雄角色。宮崎駿作品中的英雄很特別,不是有神力的超人,經常是平凡的少女。高畑勲喜歡第三人視角,他的作品幾乎沒有英雄的出現,也沒有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情節。這讓觀眾多了一些思考的空間。
吉卜力動畫大師–高畑勲展
即日起~202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