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 Translation Help?

你的瀏覽器目前預設為其他語言。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翻譯頁面,請注意,翻譯內容可能與中文原文有所差異,僅供參考使用。

It seems like your browser is set to a different language.

Method 1

You can find the translation butt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er to translate the page into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Method 2

You can use your browser's built-in translation feature to view this page in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The information is primarily in Chinese. If there are errors when translating into other languages, it’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only.

編輯特企

潸潸河流發出最美的聲響,三大吟遊詩人—胡德夫、陳永淘、陳明章

潸潸河流發出最美的聲響,三大吟遊詩人—胡德夫、陳永淘、陳明章

三位臺灣⺠眾音樂史上的代表人物——胡德夫、陳永淘、陳明章,首次站在同一個舞台上,以各自生命吟詠的歌謠相遇、合創、共演。他們以各自的母語發聲、吟詠、敘事、記寫,尋回母語的聲韻,無懼且自由地大聲唱,說自己的故事。

此次共演將是臺灣音樂重要的一次多聲道島語匯流、不同文化背景的音樂能量相互刺激與再迸發。音樂會前,三位吟遊詩人相互造訪孕育他們生命、滋養音樂創作養分的所在地,從傳統戲曲和那卡西交混的北投、鄉野田園詩歌醞釀之地關西,再到山海聲響迴盪的臺東,三人將土地浸潤的歌謠相遇相識,碰撞出前所未有的新經典之作。

在合創過程中,三位詩人不僅以即興創作交流音樂,也談論分享彼此的生命經驗,以及許多歌曲的創作故事。在臺東的稻浪旁,陳永淘老師便分享了〈打碗花〉的創作由來:客家人稱「臺灣野百合」為打碗花,它是自然生態的指標,如果任意摘取就會破壞環境平衡,危及生存。老人家便以此告誡大家不要任意攀折花木,對待萬物溫柔慈悲。陳永淘老師也將這首歌獻給勇敢的朋友——臺東打碗花農場主人徐蘭香女士,「我們家鄉有條河,是孕育我們生命奶水的河,但那條河被工廠排放的廢水污染。徐蘭香女士不惜付出龐大代價持續抗議,最後終於把工廠趕走,是我家鄉的恩人。」

三大吟遊詩人音樂會——胡德夫、陳永淘、陳明章

圖 / 依序為陳永淘(左起)、胡德夫、陳明章。

關於河流,胡德夫老師接著也分享了〈芬芳的山谷〉的故事。老師表示,小時候嘉蘭七個部落被迫從大武山上遷到南迴公路附近,而因為大武山上不種米,從山上下來的族人都吃雜糧、地瓜、芋頭。正好父親卑南族的親戚來探望,他們答應協助把下方靠河的石頭地整理成良田。但在遇上八八風災時,嘉蘭村幾乎被沖掉了一半,「是我們不對,我們擋住了河流的去路」胡德夫老師有感而發地說。

三位詩人皆表示合創過後,對彼此的音樂更了解、更有感覺,而這次的演出就像是老朋友聚會,大家信手捻來就是一首樂曲,過程十分輕鬆愉快。他們也透露為音樂會共同創作了全新的歌曲,將在《三大吟遊詩人音樂會》正式首演。胡德夫老師笑說:「我們三個就像潸潸河流,在溪水裡放一些石頭,聲音的高低不同、會更美,這次參加這個音樂會能跟兩位好友敘舊、聽到他們的聲音很高興。」

陳永淘老師也分享:「透過這次創作,感覺失散多年的兄弟抱在一起,用不同母語進入彼此內心,沉醉在一起。」陳明章老師則感性地說:「很開心這次能跟我尊敬的音樂家組成吟遊詩人一起表演,這是我們好幾年前的願望。感謝台灣這個土地能讓我們這些稀有動物亂玩音樂。」

由胡德夫、陳永淘、陳明章共同演出的《三大吟遊詩人音樂會》,即將在 12 月 30 日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表演廳登場。

立即前往購票

OPENTIX將運用Cookie來提供個人化的內容、提昇使用體驗,也希望能提供更安全的消費環境。若你瀏覽本網站即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Cookie。閱讀我們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