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 Translation Help?

你的瀏覽器目前預設為其他語言。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翻譯頁面,請注意,翻譯內容可能與中文原文有所差異,僅供參考使用。

It seems like your browser is set to a different language.

Method 1

You can find the translation butt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er to translate the page into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Method 2

You can use your browser's built-in translation feature to view this page in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The information is primarily in Chinese. If there are errors when translating into other languages, it’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only.

駐站作家專欄

【貧窮男專欄】疫情之下且戰且走、應變創新

【貧窮男專欄】疫情之下且戰且走、應變創新

《看戲不忘電影》專欄|OPENTIX 2022年12月

荷蘭舞蹈劇場在後季利安時代採用了客席編舞家制度,培養出許多具票房魅力的新銳編舞家,因應歐陸許多劇院製作的支持,編舞家不需成團,就能與不同劇院舞團合作,提供發展舞台,逐漸成為新趨勢。而舞蹈空間與不同編舞家合作,早於這股潮流,相對於歐陸現況,既非國家舞團又非劇院舞團,策略性的劇院製作國際共製,靈活應變的能力強化了應對無常疫情的韌性。

文字 / 貧窮男

新冠疫情在2020年初席捲全球,3月初國家音樂廳澳洲音樂家確診,立刻決策關閉,並取消當年度TIFA所有節目,連帶同期國內團隊演出也被迫取消,隨著疫情起伏,歷經2021年中的三級警戒,到今年開始放寬與病毒共存,節目演出爆炸性成長。看來好像要恢復正軌,但大規模的確診,如未爆彈一般提心吊膽,也讓每檔演出一波三折。我想透過舞蹈空間在這3年8檔演出,所遭遇到的種種艱辛,具體而微展示著所有表團在疫情3年間共同面對的世紀之災。

無法實體演,就玩出線上創意吧

11月初舞蹈空間在桃園鐵玫瑰藝術節演出《虎克定律》,是台灣舞蹈節目中少數找來視覺導演,以技術結構先行,編舞家在這樣的命題與架構下處理編舞的作品,因此玩出了許多漂亮的視覺與物件使用,其中彈簧床的段落,舞者快節奏的錯身穿梭,讓人看得目不暇給。這檔節目延伸於原本5月的《勥3—談彈》,卻因演出前編舞家、舞者及行政相繼確診,不得已取消實體演出,將這齣由橡皮筋的彈力轉換為壓力的舞作改拍成舞蹈影像,於8月底完成,在螢幕上觀看時,舞者身上拉長的橡皮筋,懼怕的壓力瞬間放大轉移到觀眾身上,透過鏡頭角度,也拍出成千上萬乒乓球落地後彈起的壯觀畫面。影片不但獲邀「2023海德堡國際雙年舞蹈節」,也報名5項國際舞蹈影片甄選,目前已入選「New Grounds: Dance Film Collection」。

化危機為轉機,展現出橡皮筋的彈力與韌性,是舞空帶給我們的正面教材,卻非一蹴可幾,而是歷經磨難,特別是在那看不見曙光最黑暗的時刻。2020年兩廳院TIFA取消,包括舞蹈空間30周年慶主秀之一——與日本東京鷹再度合作的《月球水2.0》,舞團於前一年底已到東京排練,沒想到疫情爆發日本團隊來不了,這樣的國際合演完全沒有機會,歷經遙不可期的疫情黑暗,藝術總監平珩尋思解決方案,如何刪改調整舞作段落,透過彼此各自運鏡,段落剪接拼貼,讓兩地舞者能在畫面中合體演出,歷經兩年努力,克服所有技術問題與困難,在2022年兩廳院TIFA,讓觀眾同時在劇院與線上看到影像合體的成果,特寫的鏡頭加深了輕鬆幽默的肢體風格,多變的空間也展現豐富的視覺,讓舞團在疫情下,學習與發展出影像舞蹈的另類可能。

靈活應變,應對無常疫情

2020年下半年,舞空與西班牙編舞家瑪芮娜合作30周年壓軸之作《媒體入侵》,疫情沒在台灣擴散,劇場暫時恢復,但歐陸疫情嚴峻,編舞家只能透過線上與舞者排練,線上會議,線上一切逐漸被迫成為生活常態,最終編舞家在演出前來到台灣,歷經兩週隔離後再密集工作參與首演,而原本在瑞典「斯堪那舞蹈劇場」的首演取消,衛武營的《媒體入侵》順勢成為世界首演場。這場演出還有個小插曲,舞者黃彥傑在舞作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SOLO,卻因求好心切演前受傷陣前換將,讓原本就是高雄人的他,在鄉親面前獨挑大梁的機會幻滅,本想要賭上舞者生涯硬跳,卻被勸退養傷,內心肯定有很多不甘,有時事在人為,盡力就好。

對專業舞者來說,受傷可能會危及事業與生涯,足夠的熱身與肌力,讓他們對動作的掌控有一定的自知,但意外總會發生。2022年瑪芮娜再度來台隔離,排練新作《異托邦喧嘩.沉默不再》,使用了非常多物件,枯枝、水管、自製的陶瓦樂器、滿舞台的瓶蓋,就在北藝中心藍盒子劇場彩排時,舞者周新杰踩到磚瓦碎片導致受傷,正式演出無法上場,先前為演出準備的種種創意付諸東流,編舞家也得調整內容,不知情的觀眾錯失了可能更精采的演出。

荷蘭舞蹈劇場前總監季利安於1999年交棒,2009年退休,後季利安時代採用了客席編舞家制度,培養出許多具票房魅力的新銳編舞家,因應歐陸許多劇院製作的支持,編舞家不需成團,就能與不同劇院舞團合作,提供發展舞台,逐漸成為新趨勢。而舞蹈空間與不同編舞家合作,早於這股潮流,相對於歐陸現況,既非國家舞團又非劇院舞團,策略性的劇院製作國際共製,靈活應變的能力強化了應對無常疫情的韌性。

來到2022年底,回顧全球過往3年來的種種荒謬,好像終於可以告別,迎接不確定但不至於更糟的未來。

看看駐站作家其他專欄文章

重新認識伊丹十三

舞動歷史的身與影

電影中的波修瓦芭蕾世界

OPENTIX將運用Cookie來提供個人化的內容、提昇使用體驗,也希望能提供更安全的消費環境。若你瀏覽本網站即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Cookie。閱讀我們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