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 Translation Help?

你的瀏覽器目前預設為其他語言。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翻譯頁面,請注意,翻譯內容可能與中文原文有所差異,僅供參考使用。

It seems like your browser is set to a different language.

Method 1

You can find the translation butt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er to translate the page into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Method 2

You can use your browser's built-in translation feature to view this page in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The information is primarily in Chinese. If there are errors when translating into other languages, it’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only.

特別企劃

聽見融雪後的新生/聲——發現2023衛武營國際音樂節

聽見融雪後的新生/聲——發現2023衛武營國際音樂節

圖 / 韓國重量級作曲家陳銀淑再度擔任衛武營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自4月14日起,在為期10天的音樂節期間,推出9檔節目。(©Priska Ketterer)

撰文/ 吳毓庭

圖片提供 /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繼去年第一屆衛武營國際音樂節,以現代音樂為主體,透過經典對照、多媒體運用、新作徵選等方式,打開活動最廣面向。第二屆相對而言,像是反過來從外而內,以多方角度指向核心,展現策展人陳銀淑的內在視野。

沉寂表面下的湧動樂聲

高聳舞台上,男高音仰頭看向吊掛的原子彈,心中激動難耐唱出〈擊打我心〉(Batter my heart)。樂團忽強忽弱的的單音不斷冒出,像是刻畫命運的不可測,也反映出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在試射前,內心的苦痛與掙扎。這首歌曲出自亞當斯(John Adams)歌劇《原子博士》第一幕終場,後來成為同名交響曲第三樂章「三位一體」(Trinity)的主要素材。陳銀淑特別在開幕音樂會安排這部作品,是為了讓聽眾在驚心動魄中,重新思索大疫時代下個階段的方向嗎?

於是,真正的力量藏在陳銀淑選擇的其他作品中。今年的主題作曲家希爾博格(Anders HILLBORG),不似去年的多伊奇(Bernd Richard DEUTSCH),作品充滿異想與奇趣,而是承襲了源於西貝流士、尼爾森等北歐作曲傳統——在廣闊、持續的和弦中,充滿各種細小元素運行與積累,仿若漫天大雪下,萬物蓄勢待發,直到適合的季節破土,生長出新貌。這種象徵自然規律的手法,無論是在開幕的《熔岩》或閉幕的《孔雀傳說》單簧管協奏曲中都清晰可見。

圖 / 2023衛武營國際音樂節將分別於開、閉幕演出瑞典作曲家安德斯.希爾博格(Anders HILLBORG)《熔岩》、《孔雀傳說》。(© Mats Lundqvist)

圖 / 2023衛武營國際音樂節將分別於開、閉幕演出瑞典作曲家安德斯.希爾博格(Anders HILLBORG)《熔岩》、《孔雀傳說》。(© Mats Lundqvist)

當然陳銀淑沒有略去溯源,在音樂節中我們還會聽見前行者西貝流士,如何從德奧美學出走。像是他從青年時期開始鑽研芬蘭史詩《卡勒瓦拉》,進而寫出〈圖奈拉之天鵝〉,樂曲以分割成十三聲部的絃樂織度和英國管獨奏表現,創造出透著幽暗光線與死亡氣息的音畫。代表作小提琴協奏曲,則成功拓展出「讓樂思有機生長」的鋪陳手法,使簡潔音符與音程動機,在冷冽的背景中不著痕跡發展,最終醞釀出旺盛的生命力。

國際交流的新身影

音樂節除了樂曲風格彼此扣合,陳銀淑在安排演奏家時,也清一色選擇了新生代與中生代佼佼者,讓國人聽見正在全球樂壇流動的新聲。包括大賽出身、卻以彈奏毫不炫技的舒伯特走紅的鋼琴家皮耶蒙特西(Francesco PIEMONTESI),他的音樂傾向在自然中加入適量智性(intelligence),是現今眾聲喧嘩裡的清新身影。長笛家金宇彬(Yubeen KIM)為日內瓦、慕尼黑大賽得主,他不僅是出色的獨奏者,更善於啟發夥伴營造緊密的室內樂氛圍,這次搭配風格靈動的鋼琴家林易,相當讓人期待。閉幕擔綱獨奏的小提琴家魏靖儀,其音色高雅、情感真摯,最可貴的,是他總能把作品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將聽眾帶到遠方。

圖 / 被《泰唔士報》評為「有趣、自信、智性」的瑞士鋼琴家皮耶蒙特西,近年以詮釋莫札特和早期浪漫派作品備受樂壇讚賞。 (© Marco Borggreve)

圖 / 被《泰唔士報》評為「有趣、自信、智性」的瑞士鋼琴家皮耶蒙特西,近年以詮釋莫札特和早期浪漫派作品備受樂壇讚賞。 (© Marco Borggreve)

至於本次來臺的兩位女高音也各有風華。俄羅斯女高音/次女高音列茲尼娃(Julia LEZHNEVA)年僅三十三歲,聲音甜而不膩、扎實卻也靈活,處理起各種巴洛克裝飾與花腔,讓人彷彿能看見彩色寶石閃爍。演唱《少年魔號》的哥瑞齊(Nika GORIČ)出生斯洛維尼亞,她先後在奧地利與英國接受完整訓練,對德文咬字和民謠風格的掌握別有心得,由她來詮釋馬勒歌曲中的語境,相信會有非常地道、深刻的呈現。

圖左 / 紐約時報讚譽擁有「天使歌聲」的俄羅斯女高音朱莉婭・列茲妮娃(Julia LEZHNEVA)將來臺獻唱。有著寬廣音域的列茲妮娃以既圓潤又細膩的嗓音征服全球聽眾。(©Ksenia Zasetskaya)

圖左 / 紐約時報讚譽擁有「天使歌聲」的俄羅斯女高音朱莉婭・列茲妮娃(Julia LEZHNEVA)將來臺獻唱。有著寬廣音域的列茲妮娃以既圓潤又細膩的嗓音征服全球聽眾。(©Ksenia Zasetskaya)

圖右 / 來自斯洛維尼亞的女高音妮卡・哥瑞齊(Nika GORIČ)將演唱詮釋作曲家馬勒以19世紀初編纂發行的《少年魔號》詩集為靈感創作的藝術歌曲。(©Gaja L Kutnjak)

主題音樂會拓寬你我想像

最後,音樂節也以主題音樂會帶給國人新想像。陳銀淑在音樂節中特別安排了紀念恩師李蓋悌百歲冥誕的演出,曲目主打作曲家晚期代表作《室內協奏曲》。這部作品由十三位樂手共同合作,從頭至尾不分主從,每一聲部都戮力重新定義著何謂音樂的點(節奏)、線(旋律)、面(和聲)。還有繼去年首次在台灣搬演芝加哥交響樂團製作之「音樂揭秘」(Beyond the Score®)系列音樂會後,今年再度安排另一部以後設方式呈現的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舞台上會出現說書人、華格納、威森東克夫人與女高音,連同指揮與樂團輪流敘說這部歌劇的背景與細節,搭配燈光、投影輔助,無疑是認識華格納的絕佳機會。

陳銀淑在策劃首屆音樂節時曾表示:「衛武營國際音樂節是一個發現與創新的嶄新平台。」融合著新作品、新形式、新角度的音樂節,在這恰好的2023時間點,擺脫疫期沉寂牽起大眾之手,讓「聽見」不只是「聽見」,更成為新生的預言。

【2023衛武營國際音樂節】

2023/4/14 (五) - 2023/4/23(日)

4/14(五) 開幕音樂會《原子博士》
4/15(六)《浪漫印象》弗朗西斯柯.皮耶蒙特西鋼琴獨奏會
4/15(六)《華麗.巴洛克》女高音獨唱會-列茲妮娃與納塞西安
4/16(日) 葛拉瑪提可普洛斯動畫三部曲《進程》、《管控人生》、《大胃王》
4/19(三) 衛武營當代樂團《從馬勒到希爾博格》
4/20(四) 衛武營當代樂團《李蓋悌100》
4/21(五)《音樂揭秘:華格納的崔斯坦效應》
4/22(六)《聚焦炫技》長笛獨奏會-金宇彬與林易
4/23(日) 閉幕音樂會《孔雀傳說》

立即前往購票

OPENTIX將運用Cookie來提供個人化的內容、提昇使用體驗,也希望能提供更安全的消費環境。若你瀏覽本網站即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Cookie。閱讀我們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