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TIX專欄
【郭文泰專欄】那群使現在成為可能的人
《挑戰邊界》專欄|OPENTIX 2023年2月
透過陳界仁和他的夥伴們在西門町遊行,露宿於火車站旁地下道的罕見影像檔案,我們看見了大膽而具體的公共空間改造。在欣賞美學實驗的同時,也意識到這些行為所潛藏的危險。儘管視線被戴著頭巾的表演者所吸引,我還是忍不住注意到一旁目睹這些歷史性反抗瞬間的群眾,和他們臉上的表情,透過這一雙雙見證現場的眼睛,我們看見歷史。
文字 / 郭文泰
我們是如此容易陷進眼前的事務,以致於忽略更寬廣的全貌。看似活在當下,其實只是不曾停下腳步梳理過去。目前正在北美館展出的「狂八O: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註],突破了這種視野局限,像是一台時光機,帶領我們回到眾聲喧嘩的八O年代,那個藝術家們奮力形塑新的國族、文化以及個人認同的台灣。這個精心策畫的展覽不僅是臺灣近代史的速成班,更讓我們有機會循著整體脈絡探索這些藝術先進們的作品,觀察他們面對存亡危機時的抉擇,並藉此重新思索該如何面對屬於我們自己的重大時刻。
走進,並迷失在80年代的歷史現場
一般而言,我並不熱中於文件展,當我在模型、藍圖、筆記和技術表格的汪洋中艱難前行時,我的眼神(和頭腦)往往會陷入呆滯。如果我想透過文件了解某個展覽的主題,我只需要買一本書。然而,「狂八O: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成功規避掉了大量文件的催眠陷阱,它匯集了當時台灣最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像是盧明德、陳界仁、莊普等)作品,結合繪畫、攝影、雕塑、影像、素描、電影海報、書籍和專輯封面等各種不同領域。這檔多媒體展覽確實捕捉到了這個多媒體時代的精神。
由於經常前往北美館的一樓展廳,我很習慣分門別類、區域分明的展品陳列方式。這種被廣泛運用的展示方式,就像是勾勒出輪廓的粗體線,幫助我們標記和吸收構建了整個展覽的主要子題。但這種條理分明的組織化,往往也將我們隔離在作品之外,讓我們與作品之間隔了一層經過知識加工的距離。「狂八O: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放棄了這種典型的作法,迷宮般無序蔓生的裝置,占據了整個展間八成的空間。當觀眾走入展間,不只是在觀看一檔關於臺灣歷史的展覽,而是迷失其中。
我們被置身於臺灣藝術家開始挑戰和瓦解國民黨的高壓政策的歷史現場。透過陳界仁和他的夥伴們在西門町遊行,露宿於火車站旁地下道的罕見影像檔案,我們看見了大膽而具體的公共空間改造。在欣賞美學實驗的同時,也意識到這些行為所潛藏的危險。儘管視線被戴著頭巾的表演者所吸引,我還是忍不住注意到一旁目睹這些歷史性反抗瞬間的群眾,和他們臉上的表情,透過這一雙雙見證現場的眼睛,我們看見歷史。
切莫遺忘那些使現在成為可能的人
與此同時,這個展覽也很巧妙地闡述了全球藝術家和藝術運動,對1980年代臺灣的影響。當時臺灣的藝術家們,在經歷日本政府和國民黨政府長期對創作的壓抑之後,正爭先恐後地想要趕上世界的創作趨勢。我們看見了1988年於北美館展出的「達達的世界」海報和照片,即使這檔展覽是在歐洲達達主義運動誕生70年後舉辦的,我們仍舊能看出臺灣藝術家接受達達主義無政府主義美學的重要性。這個展覽展現了臺灣的藝術家們如何接納達達主義(以及日本舞踏、羅伯.威爾森、葛羅托斯基、歐洲實驗電影等等)的美學觀點,並且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美學。
最後一個展間呈現的是在當時具有影響力的視覺藝術家和表演藝術家的訪談影像。這些簡短的採訪讓我們有機會聽見這些開創性人物(像是劉靜敏、吳靜吉、吳瑪悧)用自己的語言反思創作歷程,與此同時,也促使我們思考整場展覽,以及我們自己與這些人物和作品之間的聯繫。
我們經常忽視那些使現在成為可能的人,那些藝術道路上的先行者們,而「狂八O: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提醒著我們:切莫遺忘。
註:「狂八O: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將展到2023年2月26日。
看看駐站作家其他專欄文章
脫!脫!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