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 Translation Help?

你的瀏覽器目前預設為其他語言。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翻譯頁面,請注意,翻譯內容可能與中文原文有所差異,僅供參考使用。

It seems like your browser is set to a different language.

Method 1

You can find the translation butt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er to translate the page into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Method 2

You can use your browser's built-in translation feature to view this page in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The information is primarily in Chinese. If there are errors when translating into other languages, it’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only.

駐站作家專欄

【貧窮男專欄】速寫賴翠霜

【貧窮男專欄】速寫賴翠霜

  
《看戲不忘電影》專欄|OPENTIX 2023年2月

  

進入學院前,翠霜就已經享受創作的樂趣,相對於台灣循序漸進的舞蹈環境,她早有了自己想做什麼的自覺,後來考上文化舞蹈系,主修芭蕾更愛現代,在余能盛老師介紹下,畢業後前往德國,考上福克旺舞蹈學校。這裡是她的轉捩點,在台灣學到的,在福克旺都不重要,她在這裡學到最重要的是「表演」。

  

文字 / 貧窮男
  

這個約約了好多年,一方面是因沒了發表園地,說是採訪,自己也心虛,卻又對賴翠霜的創作充滿著好奇。初次看她的作品,是2009年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的首督芭蕾舞團《囲》,先別說完全不是首督原來的風格,基本上也不算是芭蕾,說是現代舞,也和以前的認知不太一樣。但這個作品如平地一聲雷,好看的編舞,充滿張力的異國音樂,隔年就拿下台新藝術獎的百萬大獎。我只知道她在德國,但關於她的背景或訓練卻完全不知。
  

2011年創團作《抽屜》後,大約維持著一年一檔的創作,外加與其他舞團的合作,不敢說自己全看過,但應該也有五成以上。想訪問她大概也有七八年了,好奇她那源源不絕的創意來自哪裡,但她在台灣時,演出期間怕打擾,演出完後她又匆匆返德,或是我突然忙起來,就這樣每一年都錯過。近年她決定將重心逐漸移回台灣,才終於讓我在今年了卻這樁心願。
  

小時候的漫畫啟蒙
  

翠霜說她小時候家裡開漫畫店,終日廢寢忘食,躲在被窩沉浸於漫畫中,我大概明白了大半,漫畫有著如電影分鏡的視角,如何埋哏鋪陳,如何引人入勝,高低起伏牽動情緒,原來老早就埋藏於童年經驗中。後來她考上中正舞蹈班,卻因為不適應而轉到國光,相對沒太大壓力下,很自然地用所學到的身體技術,展現她對創作的想像,用舞蹈來編織她以肢體表現的實踐。
  

如同史匹柏半自傳的新片《法貝爾曼》,導演童年時在電影院中看到行駛中的火車撞上汽車而出軌的畫面,透過鏡頭不同視角的轉換,帶給觀眾全觀的體驗,在他幼小心靈烙下極大震撼。收到軌道火車的生日禮物時,他就在半夜不斷實驗火車撞擊汽車的瞬間,家人不耐被吵醒,母親教他用攝影機拍下,就可以反覆觀看,又不會撞壞火車,開啟了他用鏡頭來說故事的源頭。
  

進入學院前,翠霜就已經享受創作的樂趣,相對於台灣循序漸進的舞蹈環境,她早有了自己想做什麼的自覺,後來考上文化舞蹈系,主修芭蕾更愛現代,在余能盛老師介紹下,畢業後前往德國,考上福克旺舞蹈學校。這裡是她的轉捩點,在台灣學到的,在福克旺都不重要,她在這裡學到最重要的是「表演」。當然也有所謂的福克旺技巧,找重心、找自己的定位,以肢體來展現動機、捕捉生活中的各類情感,以及站上舞台的意義。
  

在福克旺舞蹈學校,翠霜是伍國柱(柱子)(編按)的學姐,柱子接掌卡塞爾歌劇院舞蹈總監時,也曾問她願不願意加入團隊,但她因有其他舞團工作而作罷。分析翠霜與柱子的創作,他們在使用音樂上都有獨到之處,挑選的音樂充滿了張力與渲染,翠霜動作設計上有著厲害的舞蹈程式性,柱子的動作卻是前所未見,深刻得讓人難忘。
  

編舞的靈光來處
  

翠霜的專長在於對動作質感的要求,出自對動作的潔癖與敏感,那些好看的動作是在排練場與舞者一試再試、不斷修正下完成的。她在作品《倒影》中展開身體力學研究,雙人、三人間,如何找到省力的方式,在空間中變換出各種可能與美妙線條。「空間」也是翠霜在編舞中的限制與挑戰,她過去的作品多半不在鏡框舞台呈現,場地限制會決定作品風貌,空間在創作之初就伴隨著發想,先於音樂動作,先於結構,而這也使她的作品擁有了空間的獨特性。
  

她也愛聽音樂與看電影,電影中的音樂如何營造出氛圍,對照舞蹈中音樂的使用,除了氛圍與環境音的運用,舞蹈與音樂經常是一體,同時也會相互衝撞。翠霜花了許多時間聽各種音樂,建立起自己的音樂資料庫來觸類旁通。她通常在創作前就先會設定主題,近年來關注社會議題,做很多田野調查,看相關紀錄片、搜尋資料;之前家暴主題的創作,還會訪談當事人,找尋暴力源頭,分析相關機構的種種案例,再透過編舞視角挑選編織、轉譯與轉換,最終由觀眾感受來圓滿作品本身。
  

如同史匹柏的鏡頭技巧與語言只是他說故事的工具,青春時期的試煉最為純粹與難得,全無利害得失關係。福克旺的訓練當然加分,異國他鄉的養分自然也沒少,性格上的低調,有問必答卻不多話,也反映在她作品上的收斂,不多餘的精準,理性與感性、熱情與冷酷並存。

  

編按:台灣編舞家,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畢業後才開始學舞,並至德國福克旺舞蹈學校進修。曾擔任德國卡塞爾歌劇院舞蹈總監。多次為雲門舞集2編創作品,知名作品有:《斷章》、《在高處》(為雲門舞集創作)等。可惜於2006年英年早逝,享年36歲。

  
看看駐站作家其他專欄文章
以真實人生舞動的《舞魂》

疫情之下且戰且走、應變創新

重新認識伊丹十三
  

OPENTIX將運用Cookie來提供個人化的內容、提昇使用體驗,也希望能提供更安全的消費環境。若你瀏覽本網站即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Cookie。閱讀我們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