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 Translation Help?

你的瀏覽器目前預設為其他語言。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翻譯頁面,請注意,翻譯內容可能與中文原文有所差異,僅供參考使用。

It seems like your browser is set to a different language.

Method 1

You can find the translation butt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er to translate the page into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Method 2

You can use your browser's built-in translation feature to view this page in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The information is primarily in Chinese. If there are errors when translating into other languages, it’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only.

OPENTIX編輯臺

林璟如 被劇場「成全」的人,以溫暖全心回報

林璟如 被劇場「成全」的人,以溫暖全心回報

  

【巧手衣裝,造就舞台—服裝設計】專題 |OPENTIX編輯臺 2023年4月
  

文字 / 郝妮爾

攝影 / 郝御翔
  

談及劇場,林璟如說她是被「成全」的那個人。
  

任職服裝設計40多年,若以顏料來比喻,林璟如應該是一道非常特殊的顏色。為人低調,是夜的黑;待人溫暖,應是橘紅;手把手帶著入室弟子走入這一行,她說那時候的自己無比嚴厲,大概像冰,冷透的藍。
  

把這些顏色的質感混在一起,也許就是她退休後所選擇的生活方式——安靜,溫暖,對所執著之事依舊嚴謹。
  

那些充實我太多的人,使我總想著回報
    

「所謂退休,指的是離開服裝設計。劇場嘛,只要我還能動,就沒有退休這回事。」林璟如說。
    

現在的她幾乎以「公益」的狀態行走劇場,例如開課講學,或者擔任諮詢顧問,「只要對象是表演藝術的私人團體,執行過程我中都不收費,連車馬費都不拿。」就林璟如的說法,這是她能為臺灣團隊持續付出的「一點點」心力。
     
林璟如 被劇場「成全」的人,以溫暖全心回報
   

「我不是本科出身,直到今日所擁有的東西,都是劇場前輩、朋友,甚至比我年紀小的人帶給我的。那些人充實我太多,當然,我也不諱言我的勤奮,我一直都是個好奇寶寶,任何事情都會打破沙鍋問到底,經驗通了,就知道怎麼轉化。但回看這一切,劇場的東西都是這些朋友成全我的。走到一定的程度,想的自然就是如何回報。」每一句話都說得誠懇。
   

回報的方式有很多種,開課為其一,甚至她選擇從服裝設計圈退下,也是一種,只因她心裡明白:「我的入室弟子也都很成熟了,我若不離開,他們要做什麼?」
   

由是如此,在這圈子裡,大家聽到林璟如的名號,總不約而同地湧上一股無以言喻的溫暖,且通常能夠舉出一兩個受其照顧的記憶。這當然緣自林璟如無私的氣度,與讓賢的心理。當然,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她是一位能夠看見事物本質之人。
   

不只是待人接物之層面。我們幾乎可以這麼說:正因林璟如重視本質甚過一切,使她能在這條路上走得如此久遠。
   

超越美,抵達本質
   

聊到「本質」,林璟如帶我們回顧其設計生涯。
   

問她設計過什麼作品真的讓自己感動?原以為會聽見林璟如回答那個將她折磨個半死的《紅樓夢》——當年,她為求布料染出來的顏色達到心中的期待,守著染缸,幾夜沒睡。然而那麼累、那麼多夜,此刻想起,她只淡淡地說《紅樓夢》的服裝恰好是一個例子:「證明那時候的我只看得見『浮面』,看不見本質。」
  

人的技巧或許有所極限,然而內在對於精神層面的探求,卻是探尋不完的。
  

林璟如說:「今天要我做一個漂亮的服裝,有什麼不可能?但後來回頭過去看《紅樓夢》,除了喧鬧得美麗的色彩之外,我覺得一無是處。當時的我無法真正理解那本文學名著的精神,以至於整體看起來大氣、熱鬧,但好像只看得見我的年輕、只看見我用堅忍的意志與體力所完成的作品。」談起這一切,林璟如倒也坦然:「留一個這樣的作品在那邊蠻好的,這是很真實的一件事。」
  

至於那超越了浮面,連設計者自身都能被感動的作品,林璟如談的是舞者吳義芳的創團之作。
  
林璟如 被劇場「成全」的人,以溫暖全心回報
  

「那是一齣獨舞,義芳穿著一條裙子,既長且窄,幾乎無法讓他正常走路。我原先的設計不是這樣的,那條裙子的出現,是因為義芳當時跳得太『猛』了,我跟燈光設計王世信都覺得他『跳得太多』——在劇場做這麼長時間,我們的眼睛早就不是正常人所看到的事物,光看排練,眼前就閃現各種假設,假設光投射、舞者的軌道,假設他不跳舞的時候會長什麼樣子?」
   

「所以,我後來決定把吳義芳『綁起來』,特意把那條裙子做得又長又窄,演出現場,義芳裸露著的上半身,顯現出非常漂亮的肌肉線條,而那條紅裙長到、即便他爬到了上方的舞臺區塊,裙子都還沒被拖出翼幕,像是血脈的延伸。那真的是美。」
   

林璟如的揣想是對的,在那場戲中,觀眾看見了舞者不跳的時候也是美的,服裝正式成為舞蹈的一部分,不再只是成為「服務作品」的一個配件,林璟如最後這份對於「美」的感動,也不限於她的設計本身了。
   

一部經典的誕生,需要多久的時間
   

「現在回頭來看,我覺得非常慶幸能有一段這麼幸福的覺悟,有機會討論作品的精神層面,而不是表現漂亮而已。」林璟如說,一旦看見本質以後,那就無法再回頭眷戀浮相的美感了。
   
林璟如 被劇場「成全」的人,以溫暖全心回報
  

也或許是因為有這份覺悟,她合作過的作品,長年如浪,一波一波重複拍打岸邊。例如近期雲門再度登台的《薪傳》,亦如是。
  

「《薪傳》一開始是由林懷民老師全權處理服裝這一塊,他最初是讓舞者穿上客家藍衫,從頭跳到尾。但是跳到後來覺得不對,作品要表現出時代的動盪與轉變,先民渡臺,從刻苦到飛揚,最後若依舊穿著藍衫跳,怎麼看都不太對,於是我才加入,設計出豐饒的色彩,表現希望的感受。」
  

如今聊起這些,都是經典之作。後輩倘若只看見成果,恐怕會理所當然地以為經典本該出自大師之手。然而,如今細數諸多作品,林璟如說那時候她根本不曉得什麼東西會成為經典,什麼不會。
  

此刻看起來那樣輝煌、一再重新製作、加演、巡迴的幾部大作,在剛冒出芽來的時候,所有人也是那樣戒慎恐懼。林璟如說:「所以我跟表演者合作,同時也得看到他們的心理。同一件衣服,這個舞者穿開V領、那一位穿襯衫,底下的人可能看不出差別,但是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穿什麼衣服好看、什麼不,我也必須感覺到他們是否舒服。衣服穿在人身上要自在,才會有好的呈現。」她說,所謂經典,正是靠團隊中的每個人,在乎外在的磨練、重視內在的細膩,層層堆疊,才有那麼一點機會孵出。
  

如今,她還在期待每一顆冒出芽來的作品會長成什麼樣?並以不變的信念陪伴那些作品,「畢竟,藝術的東西若不能長成經典的話,我們走這一長串路,經過這10年、20年的打磨是為了什麼?」她問。
  

從服裝設計一職退下,林璟如似乎把劇場藝術看得更加透徹。有些人相信,千萬的折磨是為成就片刻的迷人,而她卻浪漫在很務實的地方,把那分分刻刻的迷人搜集起來,以那雙被折磨過千千萬萬次的雙眼,將自己與臺灣劇場連結得更深更緊。

  

人物小檔案
林璟如 被劇場「成全」的人,以溫暖全心回報

林璟如 臺灣資深劇場服裝設計,合作對象遍及國內外各知名團體,參與演出設計作品多達300餘齣,橫跨現代戲劇、傳統戲曲、歌劇、舞蹈、偶劇、兒童劇、跨界展演等,展現高度創意,近年致力於技術劇場新生代人才培訓工作,並積極講學分享創作生命經驗。1992年獲傅爾伯萊特獎學金及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赴紐約遊學1年,參與紐約市立芭蕾舞團及紐約市立歌劇院50周年演出之服裝工作。2006年獲頒第10屆國家文化藝術獎。
   

近期參與作品
林璟如 被劇場「成全」的人,以溫暖全心回報
雲門50 林懷民《薪傳》

4/21(五) -6/10(六)

前往購票
  
更多《巧手衣裝,造就舞台—服裝設計》線上專題
林恒正-這行業,讓傲嬌的牡羊座也甘願臣服
林玉媛 在劇場裡找不到完美,比起設計更愛裁縫

OPENTIX將運用Cookie來提供個人化的內容、提昇使用體驗,也希望能提供更安全的消費環境。若你瀏覽本網站即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Cookie。閱讀我們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