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 Translation Help?

你的瀏覽器目前預設為其他語言。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翻譯頁面,請注意,翻譯內容可能與中文原文有所差異,僅供參考使用。

It seems like your browser is set to a different language.

Method 1

You can find the translation butt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er to translate the page into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Method 2

You can use your browser's built-in translation feature to view this page in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The information is primarily in Chinese. If there are errors when translating into other languages, it’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only.

OPENTIX編輯臺

詹傑  只需撈起苦痛的漣漪,不必是大藝術家

詹傑 只需撈起苦痛的漣漪,不必是大藝術家


【跨足影劇與舞台的那些編劇們】專題 |OPENTIX編輯臺 2023年5月


2014年以電視劇《刺蝟男孩》拿下金鐘獎最佳編劇時,身為共同編劇之一的詹傑說當下其實沒感覺太激動,「因為距離寫完、已是約3年前的事情了。」不過,他當然同意這個劇本深深影響其日後的創作思維。


例如速度,他說:「有些人會問我創作靈感哪裡來?我想說哪有這種東西啊,寫不完的時候坐在便利商店都能打字啊。寫劇本當下的快樂是零,也無所謂靈感。」另外,又如觀點的變化也是,「因為寫那齣戲,在田調過程中認識後多人,看見這塊土地上有這麼多故事,才回頭仔細想想,還有哪些事情可以做的?」

 

文字  / 郝妮爾

攝影  / 郝御翔


編劇需要時間,但又最沒時間


編劇是需要時間養出來的,同時,詹傑也說:編劇也是最被生計逼得沒時間可耗的工作之一。


「像我在北藝大的時候,都會覺得畢業製作的劇本是人生最後的劇本——研究所畢業後繼續走這行的人太少了,很多人就直接去當上班族。面對收入的問題,編劇很難尬戲,而且剛開始也不可能有那麼多劇本給你寫。」


詹傑說,能走到現在,理由之一應是他更早意識到生計的問題,因此畢業以前就開始寫專欄、從事藝文採訪,在公視擔任節目企劃。「這樣的好處就是,不用被錢逼得去寫不喜歡的東西,不然磨損蠻大的,我們連喜歡的故事都可以寫得很想死了,更何況是沒感覺的。」


說來奇怪,常言道——快樂、金錢、名聲,最少應該滿足這3樣條件,那條路才有機會走得又久又好,但在台灣從事編劇這行到底滿足了幾樣?創作時痛苦,收入不穩定,難不成寫劇本會能夠賺取名聲嗎?


「之前韓國編劇金銀淑有分享過,當時她在寫《鬼怪》,搭頭等艙的時候演員李棟旭竟然跑過來搭訕,問她有沒有機會面試『陰間使者』那個角色。」


那在台灣呢?編劇有過同等待遇嗎?詹傑回答:「先不要說我們一般幾乎沒有提案的權利啦,首先就不會坐頭等艙了,我連豪華經濟艙都坐不了。去慶功宴,演員可能還想說『你誰啊?』台灣基本上就是導演、製作人制度。」語氣半分玩笑半分真。


那麼,這樣的工作狀態是不是很寂寞?詹傑聳聳肩,說實際上倒也還好,「只是如果編劇把自己放在藝術家的位置,就會比較吃虧。」他解釋,所謂藝術家者,風格強烈、捍衛己見,「光是劇本能不能改就是個問題。我是覺得,如果執行不出來,為什麼不能改?但我的底線就是要自己改,因為劇本的連動性很強,任一人改了前面沒顧到後面就完了,我們可以討論很多次、修到大家都滿意為止,不過我一定要自己處理。」




以為一片哭喊的現場,散發出慈祥的金光


入行10多年,詹傑為我們總結人生經驗:好的編劇,除了具備才華外,更重視溝通協調的能力,「喔對了,還有體力啦。真要趕本的時候,我可以從晚上9點到早上9點都在寫。」


然而,無名無利的編劇怎麼活?難道不快樂的生活真的能咬著牙撐過嗎?「還是有快樂的時候啊。」詹傑沒有猶豫地回答:「整個創作過程最快樂的就是田調採訪了。」


詹傑說這行待得久,臉皮會變厚,走入採訪現場,無人搭理也能自在找到自己的位置。


某次他走訪私娼寮,表明來意,卻發現這裡聚集著一群被採訪嚇壞的人,「某次一位記者明明說不公開娼妓的身分,還是偷偷帶錄影機去訪問,被拍到的那個女子後來就自殺了,因為她家人原本以為她在當清潔工。」詹傑說,畏懼採訪的人很多,但有時候他只是在現場看著,不必開口,端看著那裡的人如何喝水、聊天,如何走進走出,也是一種獲得。


「去私娼寮之前,原本也預期會聽到一片哭喊,但待久了發現其實一片慈祥,氛圍堪比慈濟,到處充滿人情味。有天一個阿姨上班的時候,滿面春風走來,後來聽人家說是因為她談戀愛了。」


詹傑喜歡現場,喜歡在現場看見他們的生活,「像我就不可能問她們快不快樂,瘋了嗎?這什麼問題。我會問她早上吃什麼,有看過《後宮甄嬛傳》嗎?」詹傑說,人的細節是從生活中的瑣事長出來的,就像是角色也是在細節中長出了肉,「畢竟生活沒有這麼多戲劇性,對她們來說苦痛是日常,她們把苦痛活成漣漪。我想做的,也只是想知道,從她們的眼睛看出去的世界長怎麼樣?」


寫愈多,愈了解我身上的缺陷


有些苦痛難言,有些則是不需多言。詹傑很懂現場的味道,大家臉上有時笑著,那只是讓自己安於生活中各種坎坷的表情,不代表傷痛不存在。一直記著疼痛的人要怎麼活?




「可能是因為我生活周遭就有些生活不順遂的女性,所以相對了解那會是什麼感覺。我媽媽在基隆開一間卡拉OK,60多歲的阿姨還是每天來上班,生活應該很辛苦吧?但從她臉上看不出來,反而都是喜樂。」詹傑說。


自小耳濡目染的事底層的風景,要他寫少年少女的戀愛情事反而不擅長,卻很懂小人物的心理,於是寫到《花甲男孩轉大人》相對得心應手,「我容易感受到他們的氣味。」


這樣說來盡是感性,那是因為感性的一塊都留給做採訪時的自己了,「開始創作的時候我會變得很兇狠,進入編劇技巧的魔幻時刻。就像廚師一樣,素材都有了,接著就是排列菜餚的時候了。」


以近期備受好評的《勸世三姐妹》為例。最初,是他那感性的心意鎖定了台灣牽亡歌的傳統儀式,他解釋:「牽亡魂在歌舞之際理解生死,勸亡者放下一路好走、勸生者行善以求平靜,那都是很草根性的寄託。」


但放進劇本中,這概念要怎麼使?詹傑做了很多功課,參加數十場喪禮,聽盡那些古典同時花招百變的唱詞與舞蹈,但有段時間似乎只是讓他更加混亂而已——該如何把故事主軸拉出來?直到後來,他想起自己的「材料箱」有個「小本子」,「是講三姊弟的故事,源自我真實的生命背景。」


他說自己是真的有個箱子,裝著各種不同筆記本,寫下來的東西都是故事的材料,是他編劇時大發狠勁的絕佳素材:牽亡歌與三姊弟的情仇疊加,《勸世三姐妹》於焉誕生。


以牽亡魂儀式為骨幹,故事核心單純:「裡面的三姊弟都在假冒別人,隱隱都認為『我這麼爛誰會喜歡我』,但如果我們一輩子都躲在面具後面,到頭來只會一無所獲。」詹傑長年面向土地、面向傳統、乃至任何儀式的關懷,最終莫不只是想將此般小人物拱上台而已。


生活中必然會泛起苦的漣漪,同時閃爍希望的光影,最終留下的現實,非逞奸揚善,而帶著灰色的的同理地帶,「這些故事我愈寫就愈覺得,世界沒有真的壞人與好人,全都是小奸小惡。創作過程也會讓我更了解自己的缺憾與躊躇。如果劇本不能呈現這樣的多樣性,反而才是我難過的地方。」


說到最後,又顯得太感性了。採訪結束前一刻,像是擔心大家忘記一樣,又補充道:「但是創作當下的快樂依然是零。也沒有那種寫到欲罷不能無法入睡的時刻,我一躺上床瞬間睡著,太想趕快登出這個世界了。」

 

BOX

人物小檔案


詹傑,影視暨舞台劇編劇,曾任國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2018年獲亞洲文化協會ACC贊助,前往紐約進行藝術家駐村交流,出版有劇本《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等。劇場作品有:《逆旅》、《愛滋味》、《像我這樣的查某人》、《白色說書人》、《微塵.望鄉》、音樂劇《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勸世三姊妹》等,影像作品有:《刺蝟男孩》、《長不大的爸爸》、植劇場《天黑請閉眼》、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茁劇場《綠島金魂》、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並以《刺蝟男孩》獲第49屆金鐘獎最佳編劇。

 

近期參與節目


2023秋天藝術節 詹傑✕黃郁晴《罪.愛》

2023/11/17 (五) - 2023/11/19 (日)

前往購票


更多《跨足影劇與舞台的那些編劇們》線上專題

林孟寰 牽纏經年的戲緣,也許一生只夠愛一次

吳瑾蓉 不奢求當個快樂的編劇,只求平靜地寫


OPENTIX將運用Cookie來提供個人化的內容、提昇使用體驗,也希望能提供更安全的消費環境。若你瀏覽本網站即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Cookie。閱讀我們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