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 Translation Help?

你的瀏覽器目前預設為其他語言。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翻譯頁面,請注意,翻譯內容可能與中文原文有所差異,僅供參考使用。

It seems like your browser is set to a different language.

Method 1

You can find the translation butt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er to translate the page into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Method 2

You can use your browser's built-in translation feature to view this page in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The information is primarily in Chinese. If there are errors when translating into other languages, it’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only.

駐站作家專欄

【梁薑薑專欄】藝文分隊-B級美食探險進行曲

【梁薑薑專欄】藝文分隊-B級美食探險進行曲


《藝文食景》專欄|OPENTIX 2023年7月


「B級美食」這個詞,用來形容價格平易近人,使用尋常食材所作成的美味料理…「B級美食」通常帶有某種私密傾向,往往都不太適合多人一起用餐,通常兩三個人大概就是極限了,尤其更適合一人自在的來來去去享用。在我心目中,台北公館商圈附近就是充滿這類「B級美食」的好所在。


文字 / 梁薑薑

插畫 / Miss Susu


看日本節目或是生活風格類型的雜誌,很常會出現「B級美食」這個詞,用來形容價格平易近人,使用尋常食材所作成的美味料理。


回頭看台灣,會有點自以為是的覺得符合如此標準的食物最常出現的地方是在學校周圍、住宅區的巷弄、以及街邊攤車上,它們有些共通之處,例如用餐環境幾乎都相當簡樸、或甚至是沒有用餐環境可言,譬如只能外帶或是在路邊吃,但端上來的料理,味道衝擊感大多都很強烈,一吃肯定就知道不是居家料理可以做出來的風味。用音樂上來類比會比較偏向另類搖滾那塊,大鼓踩起來懂次懂次沒有在客氣的,破音可以開多大聲就有多大聲...而且還有一個特性也跟聽另類搖滾的人有點像,這樣的「B級美食」通常帶有某種私密傾向,往往都不太適合多人一起用餐,通常兩三個人大概就是極限了,尤其更適合一人自在的來來去去享用


在我心目中,台北公館商圈附近就是充滿這類「B級美食」的好所在。



圖 / MissSusu 繪製。


認真想想,為什麼是公館呢,想是因為實在太常到這邊看表演了,從河岸留言、女巫店、海邊的卡夫卡、The Wall…加總起來幾乎會變成是每每預定要去哪邊看表演,就浮現出可以去哪邊吃東西的這種路線圖,加上這幾間展演空間彼此也都不會離太遠,對於吃貨來說,頻繁的前往,自然而然就會開拓出一份完整的吃喝名單。


雖然前面提到在我心目中「B級美食」多半都不太適合多人用餐,可回歸到專欄的撰寫目的希望是盡量能涵括多元的用餐體驗,像是我們總會有一群朋友相約去看表演的日子。這時候常常會先想到靠近河岸留言的「巫雲」,賣的是平常較不容易吃到的雲南家常菜,採入桌算人頭的套餐料理,經典菜色諸如雲南大薄片、皮蛋豆腐、緬甸咖哩,全部都是勁辣油香的菜色,配著吃上好幾碗飯都不嫌多,同時價格也非常平易近人,雖然店內裝潢說是雲南風格,但不知道為什麼每次到這邊吃飯時,看著酷酷的老闆,就會覺得啊~這就像是間喜歡老迷幻搖滾的人會愛的店那種感覺,認真看環顧四周沒有什麼關聯,但就是會很容易有這樣的聯想。


若是一兩個人、時間沒那麼充裕的時候,考量公館實在不是那麼好停車,往往都會騎車晃去萬隆覓食,這時的首選就會是深藏在巷弄深處的「福音小館藥膳牛肉麵」,特別叮嚀的一點就是主食盡量別點太多,因為滷味才是這家店的本體,必點的是滷蛋、花干與滷花生,想特別提起他們的滷蛋,小小顆、入味到幾乎像是鐵蛋的扎實口感,濃郁鹹香的蛋黃,沒有在其它地方有吃過這種滋味,然後很神奇的是,店家主打是藥膳牛肉麵,每次喝光他們家濃郁鹹香的湯頭,當天晚上都會很好入睡,雖然要看表演前有點愛睏不是太好的主意,但喝完牛肉湯那種頭皮鬆鬆的感覺,接著去看演出其實也是蠻有意思的感受吧。


去看樂團演出時通常都會點杯啤酒,演出結束後往往都會想再來一杯,但遇上爆滿場次時散場時人潮繁多就會有點懶得等。


天氣好的時候,很喜歡順著The Wall旁的小路,走去師大分部的超商買啤酒,然後穿過校園去公館河堤邊閒聊,每當開啟這個行程,前往的短短路途上內心都會有種莫名的期待,邊走邊像小狗般動動鼻子聞聞空氣中的味道,心裏想著傳說中的師大分部臭豆腐,到底今天會不會開門營業呢,如果運氣好的話真的遇上,還得看現場是否開放購買。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看完加拿大樂團Timber timbre美好的演出,剛好遇上了它有開的日子,喜出望外的是現場人沒有太多,一群人買了超多份的臭豆腐,走去河堤看夜景配啤酒吃到眉開眼笑,打字的當下回想起來似乎都可以聞到當天炸得酥酥的臭豆腐配上泡菜的獨特香氣組合,那個晚上,還搭配著Timber timbre大叔們現場醇厚的音樂餘韻,想想實在是太荒唐美妙了,真的是名列心中前幾名的看演出體驗。


相較於大型展演空間,這些存在我們身邊許久的中小型演出場地,孕育了許多新的、有趣的聲音,也因為這些充滿日常氣氛的生活圈,讓像我般熱愛「B級美食」探險的人,得以在每一次前往觀賞演出的路上,打開各種感官,努力探索這些深居巷弄路尾的好滋味。


專欄作家小檔案

梁薑薑,台中大甲人,拍謝少年樂團貝斯手,文藝中年、衷心熱愛各種現場演出帶來的感官風景。曾任食品企劃,對各種飲食文化非常著迷,喜歡上餐廳、也喜歡在家動手料理,若使用地圖有屬性與類別區分的話,基本上是個用美食來定位東西南北的吃貨一枚,熱衷將靈魂深處的一時半刻,純然投入在文藝與吃喝的風景裏。


看看駐站作家其他專欄文章

你是否也是用味道去記憶當下的人?


OPENTIX將運用Cookie來提供個人化的內容、提昇使用體驗,也希望能提供更安全的消費環境。若你瀏覽本網站即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Cookie。閱讀我們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