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站作家專欄

【貧窮男專欄】楊德昌的劇場身影

【貧窮男專欄】楊德昌的劇場身影


《看戲不忘電影》專欄|OPENTIX 2023年9月

在這次展覽中,還能看見楊德昌與表演藝術的淵源,除了展示1988年開始在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任教的聘書,還有4齣較少為人所知的劇場導演作品。因為只有1992年的《如果》在皇冠小劇場公開演出,1993年在君悅酒店JJ’s俱樂部演出的《成長季節》,是《獨立時代》開拍記者會前的演出,另外1997年的《九哥與老七:九七狂想》與2000年的《實驗莎士比亞:李爾王》都是在香港演出,若對楊德昌舞台劇創作好奇,可在這次展覽一次補足。

文字 / 貧窮男


回望楊德昌對台灣電影的重要性,年輕世代可能不太清楚,1982年中影啟用一批年輕導演合拍《光陰的故事》後,楊德昌提出了劇情長片企劃《海灘的一天》,快3小時的片長就被中影打槍,這樣怎麼排片?再來是楊德昌堅持用杜可風當攝影,對片廠制度而言,攝影要經過20年歷練,萬一放任楊德昌隨便找個人來當攝影師,片廠整套制度結構如何維持。那個年代還沒有獨立製片公司,中影是台灣最大的製片廠,照理說中影是投資方,可以不接受,卻在那樣的時機點妥協,造成了中影走向沒落與台灣新電影走向顛峰的黃金交叉。


《海灘的一天》中,胡茵夢是留德的鋼琴家,在當時的「外國」通指美國的年代,讓胡茵夢講德文,可窺見楊德昌的世界觀。這次在臺北市立美術館「一一重構:楊德昌」展覽中,有一區用了楊德昌朗讀荷索1974年出版的旅途日記《冰雪紀行》,視覺上用了《海灘的一天》海天一色的多媒體投影,讓觀者明白荷索對他的啟蒙意義,而楊德昌也以荷索瘋狂的堅持,對抗這個僵化的社會,同時我們也看到荷索將其好奇放諸四海,並未拘泥於德國,或可從此窺見《一一》遲遲不在台灣上映的原因。不過我們反而在國家戲劇院,看到了香港導演林奕華解讀電影文本重新詮釋的舞台劇《一個人的一一》


楊德昌留下的劇場創作


在這次展覽中,還能看見楊德昌與表演藝術的淵源,除了展示1988年開始在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任教的聘書,還有4齣較少為人所知的劇場導演作品。因為只有1992年的《如果》在皇冠小劇場公開演出,1993年在君悅酒店JJ’s俱樂部演出的《成長季節》,是《獨立時代》開拍記者會前的演出,另外1997年的《九哥與老七:九七狂想》與2000年的《實驗莎士比亞:李爾王》都是在香港演出,若對楊德昌舞台劇創作好奇,可在這次展覽一次補足。


1991年拍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德昌找了一批北藝大校友組成原子劇場。1992年推出的作品《如果》,觀眾坐在兩側,陳湘琪與王維明飾演生活於都會的年輕夫妻,湘琪在家中燒水時,在客廳發現一具男屍,驚嚇之餘趕緊撥電話叫老公回家,一邊商討如何處理屍體。維明一邊以電話虛與委蛇處理辦公室鬥爭,空無一物的舞台,電話的位置、開窗後的車水馬龍聲,都精確得不得了,45分鐘的演出,勾勒出角色性格、犯罪張力、道德判斷與勾心鬥角,展現出演員訓練的紮實與嚴謹,一切都發生在這個空的空間。


《成長季節》是《獨立時代》的前篇,一切都從這裡展開,葉全真與王維明飾演中產階級的男女朋友,生活中吵吵鬧鬧,來修漏水的房東陳以文、葉全真的助理陳湘琪,則透過一些生活片段將劇情延續到電影中。1997年由進念.二十面體邀請兩岸三地導演以「一桌二椅」形式展演作品,由楊德昌《九哥與老七:九七狂想》開場,由虛構的「臺灣旅行社」負責人九哥(王維明)主持開場,講著講著,一個跑路殺手老七(陳以文)入場,透過商人與黑道的勾搭,暗諷台灣民主現況。2000年《實驗莎士比亞:李爾王》則邀請孟京輝、榮念曾、賴聲川與楊德昌各自執導一段,楊德昌將李爾王的3個女兒,打造成女子偶像團體,透過表演時的狀況,對照3姊妹的不同性格。


與楊德昌有關的電影、劇場的多樣交流


楊德昌與表演藝術的關連,除了電影中胡茵夢的鋼琴家身分,1986年《恐怖分子》則找來了當時因舞台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知名的李立群、金士傑、顧寶明演出。1994年的《獨立時代》中甚至出現了兩次《表演藝術》雜誌封面,片中也有舞台導演的排練日常。


參與楊導3齣舞台劇的王維明、陳以文(在《如果》中擔任舞監)後來都當了導演,也繼承了楊德昌描寫當代都會生活風貌的路線。陳以文1998年的《果醬》墊基於楊德昌舞台劇的黑色風格,以一輛汽車與謀殺案串3個不同都市人的觀點。王維明2014年的《寒蟬效應》則描繪了音樂系的Me Too事件,2019年的《大約在冬季》,以1991年齊秦的北京演唱會開場,氛圍像極了《牯》片中的演唱會。而楊德昌的大弟子楊順清不但在2003年《臺北二一》找回《海灘的一天》主角毛學維演出,2005年的《我的逍遙學伴》也放進了國劇社演出《大劈棺》片段,巧妙與當時剛流行的部落格文化結合。


楊德昌的創作從各種面向影響著電影與表演藝術,10月22日前,細細品嚐「一一重構:楊德昌」展,可以感受到楊德昌的不同面向與慢慢發酵的影響。



圖 / 「一一重構:楊德昌」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看看駐站作家其他專欄文章

沒有那麼容易的「南韓跳」

10年,一個斷裂的劇場世代
速寫賴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