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 Translation Help?

你的瀏覽器目前預設為其他語言。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翻譯頁面,請注意,翻譯內容可能與中文原文有所差異,僅供參考使用。

It seems like your browser is set to a different language.

Method 1

You can find the translation butt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er to translate the page into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Method 2

You can use your browser's built-in translation feature to view this page in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The information is primarily in Chinese. If there are errors when translating into other languages, it’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only.

駐站作家專欄

《火鳥.春之祭》  伊凡.沛瑞茲穿越今昔|貧窮男專欄

《火鳥.春之祭》 伊凡.沛瑞茲穿越今昔|貧窮男專欄



《看戲不忘電影》專欄|OPENTIX 2024年3月

伊凡.沛瑞茲從斯特拉溫斯基同時期的作品入手,探究其創作為何當時會引起觀眾的反彈與回響,若放在今日,以社會議題或是性別議題來深入探索,又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上半段他先讓台灣舞者駱宜蔚扮演「孤立」的火鳥,挑大梁的女舞者卻被群體孤立,像是為了《春之祭》中獻祭者的角色鋪陳,下半段來到《春之祭》,卻讓台灣舞者蘇冠穎扮演獻祭少女,做出了性別上的轉換,這使得兩個作品間產生關連性,同時作品的當代意義也浮顯出來,呈現出百年來人類社會的演進與轉變。

文字  貧窮男


2017年春天,舞蹈空間的大製作到荷蘭巡迴4個城市,首站是在海牙荷蘭舞蹈劇場(NDT)的劇院演出,我隨團採訪報導,兩位編舞家——楊銘隆與伊凡.沛瑞茲(Ivan Perez)也一起同行,舞台上有雙鋼琴與懸吊成樺木林等眾多布景道具,巡演時需要針對場地大小的差異,臨時調整調度或刪減舞作段落,在兩週的巡迴中,得以近身觀察,當時才34歲的編舞家伊凡,如何面對他的編舞之路。


有目標、有計畫的舞蹈之路


伊凡.沛瑞茲出身西班牙,他的舞蹈啟蒙是佛朗明哥與芭蕾;馬德里皇家芭蕾舞學校畢業後,他到荷蘭NDT二團與一團擔任舞者,2011年在荷蘭科索(KORZO)劇院支持下展開編舞生涯,成功編創了幾個大製作後,他以科索劇院為跳板,善加利用從這裡獲得的經驗與人脈,非常積極。2017年與舞蹈空間荷蘭巡迴期間,他永遠在他的MacBook上策畫下場演出的內容,與其他作品巡演細節,修改海報尋求意見,或是積極地布局爭取更長久的未來,手機也是不停聯絡,調兵遣將,任何機會都不放過,同時也為自己的編舞生涯訂定目標與計畫。


他很早就設定了要登上歐陸舞蹈最高殿堂——倫敦沙德勒之井或巴黎夏佑劇院——的目標。果然他與Balletboyz 合作的舞蹈影片《Young Men》2016年就登上沙德勒之井舞台,2018年應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之邀,以作品《The Male Dancer》與詹姆斯.提瑞 (James Thierrée)、侯非胥.謝克特(Hofesh Shechter)和克莉絲朵.派特(Crystal Pite)等重量級編舞家同台,於加尼葉歌劇院演出。上述這兩支舞作都因德法公共電視ARTE的轉播讓更多人看到,也打開他的知名度。同年2018年被任命為德國海德堡舞蹈劇院的藝術總監,同時也負責海德堡舞蹈雙年展的規劃。


雖然自己跳芭蕾,出身於NDT,伊凡的編舞風格卻很現代舞,重視當代社會與性別等議題,對整體的視覺調度,由情緒感受推動身體動作來建構畫面與空間。2022年於海德堡首演的作品《火鳥.春之祭》,採用了斯特拉溫斯基應迪亞基列夫的俄羅斯芭蕾舞團委託,為1910年與1913年演出的兩支芭蕾舞作——由佛金編舞的《火鳥》、由尼金斯基編舞的《春之祭》所創作的音樂。斯特拉溫斯基在譜寫《火鳥》時,夢見了《春之祭》的故事,《火鳥》有傳統芭蕾中「善」與「惡」的對立,《春之祭》,則以俄羅斯傳統薩滿式的獻祭儀式為主軸,不僅音樂上有超越時代的突破,連尼金斯基的舞蹈也完全顛覆了芭蕾,甚至造成首演夜的混亂事件,寫下舞蹈史新頁


連結《火鳥》《春之祭》探看當代社會


伊凡.沛瑞茲從斯特拉溫斯基同時期的作品入手,探究其創作為何當時會引起觀眾的反彈與回響,若放在今日,以社會議題或是性別議題來深入探索,又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上半段他先讓台灣舞者駱宜蔚扮演「孤立」的火鳥,挑大梁的女舞者卻被群體孤立,像是為了《春之祭》中獻祭者的角色鋪陳,下半段來到《春之祭》,卻讓台灣舞者蘇冠穎扮演獻祭少女,做出了性別上的轉換,這使得兩個作品間產生關連性,同時作品的當代意義也浮顯出來,呈現出百年來人類社會的演進與轉變。


再來面對原本《春之祭》中群體與獻祭者之間的關係,演變成今日的「社群」與「排他」性,如何演繹今日社群中的百態,如獵巫、戰犯、排擠效應等,犧牲個體來成就全體的模式,幾百年不變,只要有群體就會發生。同時編舞家將自身經驗融入其中,他從西班牙來到荷蘭,再到德國的打拼。面對競爭、面對不同種族,面對冷漠與不理解,面對不同群體間排他與孤立感,將生命經驗中的疏離漂泊,透過作品抒發了當代舞者遊走在異鄉異地間打拼的浮萍心境。


來自安特衛普的服裝設計Sofie Durnez從蒙德里安和俄羅斯畫家尼古拉斯.洛里奇(Nicholas Roerich)等人的創作汲取靈感,融入街頭和都市風格的元素,蒙德里安的大色塊為空間增添了色彩的活力,也為舞作打下當代性格的基礎。透過與舞蹈空間合作,海德堡劇院、衛武營與兩廳院共製,今年5月將來台演出的版本,除了現場由簡文彬總監指揮長榮交響樂團,兩個舞團合併舞者人數增加至30位,特別是下半場《春之祭》的舞者人數由8位增加到20位時,整體視覺效果與氣勢,跟音樂會產生出什麼樣不同的效果,規模上的龐大,肯定比去年在海德堡首演的版本,更讓人期待!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


猜你現在就想去...


海德堡舞蹈劇場 x 舞蹈空間舞團《火鳥.春之祭》

2024/5/4 (六) - 2024/5/5 (日)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

前往購票




2024TIFA 舞蹈空間✕海德堡舞蹈劇場 《火鳥.春之祭─異的力量》

2024/5/10 (五) - 2024/5/11 (六)

國家戲劇院

前往購票


看看駐站作家其他專欄文章

楊.馬騰斯之後

那一年,我編了兩本雜誌

楊德昌的劇場身影


OPENTIX將運用Cookie來提供個人化的內容、提昇使用體驗,也希望能提供更安全的消費環境。若你瀏覽本網站即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Cookie。閱讀我們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