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 Translation Help?

你的瀏覽器目前預設為其他語言。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翻譯頁面,請注意,翻譯內容可能與中文原文有所差異,僅供參考使用。

It seems like your browser is set to a different language.

Method 1

You can find the translation butt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er to translate the page into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Method 2

You can use your browser's built-in translation feature to view this page in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The information is primarily in Chinese. If there are errors when translating into other languages, it’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only.

OPENTIX編輯臺

Sonia Calico  跟自己「玩」,打造那些魔幻時刻

Sonia Calico 跟自己「玩」,打造那些魔幻時刻


當我們談論電音,我們在談論什麼】專題 |OPENTIX編輯臺 2024年3月

電音並非專屬夜晚的聲音,雖然此刻我們依舊習慣在傍晚以後,釋放自己疲倦 的靈魂,搖擺於音樂的場域,然而電子音樂充滿生命力的節拍,其所召喚的動 能,應被更廣泛的認識。本次專題「當我們談論電音,我們在談論什麼」, 邀請3位當代DJ共同談論電音於自身的影響。撇除歡快與享樂,電音原來能夠滲 透人的靈魂,創造一個平等多焦的舞台,使人安放自己的身心。

文字 / 郝妮爾

攝影 / 郝御翔


你是否也曾想過,「夜店裡的DJ到底在『忙』什麼?」或者是好奇:「走進舞池裡的人,都是為了什麼而去的?」這類音樂小白的問題,Sonia Calico聽了眉頭也不皺一下,大概是類似的疑惑她聽多了,倒是揚起輕輕的笑容,道:「或許應該這麼說,音樂活動的主角本來就不是DJ,而是觀眾本身。」


出身自電子搖滾女團Go Chic, Sonia身上同時蘊涵多種音樂能量——創作、表演、製作,乃至近年從事策展相關活動。她是被音樂派對、搖滾與電音文化哺育長大的,這樣的她,一方面感受著音樂無邊的能量,二方面也經常感受到台灣音樂環境所存在之諸多限制:「比方說,即便到了現在,有些時候仍難以說服大眾:電子音樂是一種藝術。可是,像是在其他國家,DJ甚至可以走進美術館放歌,電音不單單只是一種娛樂而已。」


然而,若所有的文化藝術都能夠視為一種「表演」,電音其實突破了「觀看的方式」,與會者需要將心意,放在自己與空間的關係上。對於這點, Sonia喜歡以「玩在一起」這個詞彙來形容。


「以我辦活動為例,做舞台的時候,我們都會特別注意讓燈光聚焦在舞池上,DJ反而不是重點。換句話說,讓走進來的觀眾是『亮』的,觀眾能夠享受自己成為主角,開始跟自己玩、跟音樂玩、跟身邊的朋友玩……」


玩在一塊兒的時候,人群中會釋放出一股很特別的能量,加深現場音樂的連結性。「我有時候在現場聽到一首歌,覺得真的好棒,就偷偷記下來。不過,等到回家重新拉出來聽的時候,就覺得其實也還好。在某個特定的時間、環境之下,我們聽歌的心情也不同,連帶影響了對音樂的感受度,這真的很奇妙。」




好像全世界最有趣的人,都聚集在派對裡


與其說電音開啟Sonia的世界,不如說是「一群喜歡電音的人」,使她明白這世界的寬廣無限。


「在台灣說到『做音樂』——特別是電子音樂——到底可以去哪裡學?相對表演、或者是古典音樂,這種藝術文化,好像都有一個明確的系統存在,可是電音還沒有。」Sonia說,於是當時的她,走訪各種派對之中,認識各方因音樂而串起來的朋友,「在派對中各行各業都有,當然也有一些學藝術的、時尚圈的。好像最有創意的人都在這個地方,擴大我對世界的認識。」


派對現場,無分先來後到,若有個人對製作有興趣,現場就有製作人將大把經驗傾囊而出,Sonia形容,那倒也不是什麼學生老師的分野,而是非常純粹的交換,無所謂利益考量,是種心意的交換,她回憶:「剛跑派對的那幾年,是真的可以結交到非常真心的朋友,談得很深很深。」


Sonia說,可是長大就愈來愈難了,「一方面是長大以後真的比較難交朋友吧?還有另一個原因,大概是我已經認識夠多了,看到許多事情,也相對不會覺得那麼興奮了。」


確實如此。


在Go Chic期間,她與團員走訪歐美各大城市巡演,單飛後,自己的創作也接連不斷,且曾受邀至不同的音樂祭表演。「現在偶爾會覺得,怎麼樣好看的表演、厲害的音樂,我都感受過了,但為什麼我還是覺得這個文化這麼重要?電子音樂對我來說還能夠是什麼?我一直想要從這些疑問中,找出多年前在派對現場給予我的興奮感。」


Sonia一路探問,最後從源頭,尋回自己的問題意識:「我想找到『台灣的電音』是什麼,我想知道從自己的土地裡創造出來的聲音是什麼?」




創造台灣這塊土地的電音


「某些台灣的電音場所,偶爾會給予人很空虛的印象,好像就是一群人在裡面喝酒之類的。但那絕對只是電音的其中一個面向而已。我相信,如果本地創作者夠多,各種不同的創作能夠產生交流,匯聚成一個比較健康的串連,那電子音樂界就會有所改變。」


沒錯,不再只是「柏林電音」或者「倫敦DJ」,這種頭銜聽起來酷炫的招牌,Sonia近年關注的都是自我與電音的結合。


該意識的契機,或可追本溯源至2019年她到巴黎 quai Branly博物館Nyokobop Festival進行表演。


「表演場地是一間數位藝術美術館,那場活動找來的表演者,多數都是起先會被定義成『世界音樂』——就是少數民族類型——的創作者,不過在活動現場,我們各自以當代電音,配上自身文化所創造出來聲音,感覺真的很棒!」Sonia說,那場活動給予她的啟發劇烈,所謂「主流」與「少數」的概念被消弭,至於異國文化的異質性,不再是一道高聳的牆,而是邀請大家入座的鑰匙。


但這樣的經驗,在台灣少有。Sonia仔細回想,最接近的大概就屬台東的「PASIWALI音樂節」。


「之前就聽過很多音樂人說PASIWALI超好玩,結果現場去了還真是如此,所有人都跳翻了。」Sonia說,她後來回顧自己場面那麼熱絡的原因,似乎仍舊關乎「觀眾」的參與程度。「會看到很多小孩被爸媽帶來參與,所有人都跳成一團,小孩還跑過來跟你尬舞,在那裡真的會讓你感覺到一種……平等的感覺?對,就是彼此沒有差異的感受。」


2024年,Sonia所組織成形的《光球 GLOWBALL》大抵順著這樣的概念進行,除了台灣的創作者外,她也邀請世界各地的創作者共襄盛舉。


「不只是《光球》,我這幾年參與的各種活動,都有這樣的想法,想要改變大家對於電音文化的想像。或者,其實我根本也不必改變什麼,純粹就是讓大家有一個聽音樂能夠跳舞的空間——對,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不知道為何,有時還是很難發生。」


談在地,談文化,談改變。於採訪尾聲,我們詢問Sonia所期待的「台灣的電音」究竟是什麼輪廓?是否有可能付諸言語形容?而她搖搖頭,不是無法訴說,而是「不可」訴說。


「一旦試圖要定義,就又落到另外一層框架裡面了。我覺得根本不必如此,只要創作者內在有那個意識與渴望,想把自身的文化放在你的作品中,那麼自然而然,就會成為土地的樣子。」


追根究柢,她的音樂好像還是離不開那句話——你得跟自己玩!


人物小檔案


Sonia Calico,生長於台北的音樂製作人,音樂中總是大膽嘗試各種不同的配方;以西方的重低音舞曲為基底,融合自身生長環境包括中文流行樂、傳統東方聲響等元素創造出獨樹一格的曲風。創作靈感來源則是環繞在身邊發生的各種議題,以及對科技和未來的想像與反思。曾是傳奇電子搖滾女團 Go Chic 的團長,在單飛後投入於地下舞曲音樂的創作與推廣,除了是音樂及派對廠牌 UnderU 的主理人並創立 Beatmakers Taipei 的社群平台。曾受邀美國《The Fader》雜誌及英國《FACT》雜誌專訪,並在 Boiler Room 還有 SXSW、ADE、Sonar Hong Kong等音樂節演出。也是2022年台灣第一個結合數位藝術與電子音樂的大型音樂祭「新能祭」的共同主辦人。


猜你現在就想去...

2024 NTT Arts NOVA Max Cooper 3D 迷幻音像《神馳無限》

2024/5/28 (二) 19:30

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前往購票


更多《當我們談論電音,我們在談論什麼》線上專題

Gemnital 只要愛得夠深,你的音樂通常不會出錯

Andy Chiu 讓電音回歸聲音,更單純地感受它的存在


OPENTIX將運用Cookie來提供個人化的內容、提昇使用體驗,也希望能提供更安全的消費環境。若你瀏覽本網站即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Cookie。閱讀我們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