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 Translation Help?

你的瀏覽器目前預設為其他語言。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翻譯頁面,請注意,翻譯內容可能與中文原文有所差異,僅供參考使用。

It seems like your browser is set to a different language.

Method 1

You can find the translation butt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er to translate the page into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Method 2

You can use your browser's built-in translation feature to view this page in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The information is primarily in Chinese. If there are errors when translating into other languages, it’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only.

OPENTIX編輯臺

Andy Chiu  讓電音回歸聲音,更單純地感受它的存在

Andy Chiu 讓電音回歸聲音,更單純地感受它的存在


當我們談論電音,我們在談論什麼】專題 |OPENTIX編輯臺 2024年3月

電音並非專屬夜晚的聲音,雖然此刻我們依舊習慣在傍晚以後,釋放自己疲倦 的靈魂,搖擺於音樂的場域,然而電子音樂充滿生命力的節拍,其所召喚的動 能,應被更廣泛的認識。本次專題「當我們談論電音,我們在談論什麼」, 邀請3位當代DJ共同談論電音於自身的影響。撇除歡快與享樂,電音原來能夠滲 透人的靈魂,創造一個平等多焦的舞台,使人安放自己的身心。

文字 / 郝妮爾

攝影 / 郝御翔


時間回溯至2015年,出發去柏林以前,他還是個服裝設計師學徒;離開柏林以後,他的靈魂半已交付音樂。


Andy Chiu說,那都是因為柏林地下音樂的催化之故。


Andy大學唸動畫,畢業以後轉往服裝設計,過程中也曾找老師學音樂,「但那時純粹就是想了解,夜店裡的音樂如何能對舞池充滿渲染力?」他說。


這樣的他,被柏林改變了。


「我之前在台北也會跑幾間夜店,多是以播放主流音樂為主,完全就是以娛樂目的為取向,不知道原來還有別的可能。到柏林以後,自己寫了幾間願望清單,想著哪些Club非去不可,經過朋友的介紹下,Berhain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異質的空間,讓他體會到「活著」


即便不是音樂圈的人,大概也略有耳聞Berhain是個什麼樣的地方,這間位於柏林的偌大建築,長年來是許多鐵克諾(Techno)樂迷的朝聖之地。且還不是誰都能進,門外的保鑣目光敏銳,被他擋下則絕無入內之可能,但入場條件也沒說個準,派頭得夠酷炫嗎?不能夠成群結隊嗎?Andy說:「第一次到Berghain的時候,發現周遭排隊的人不管是穿著、還是態度,都散發著某種很強的個人風格。而我只是一個初訪柏林、穿著素色黑T的觀光客,深怕自己『不夠酷』會被擋在門外,結果意外的是,去了幾次,竟然從來沒有被擋過。」


Berhain完全是一個全新的異質空間,Andy說,「那裡給我的感覺……該說像是個戰場嗎?某個面向來說是很相似的,外露的鋼筋,廢墟般的氛圍,有些(跳舞跳到)筋疲力竭的人緩慢移動走出……」他努力尋找字詞想要整理那場所給予他的震撼,卻是愈形容愈得不到要點似的,好像自己的靈魂被這個空間中「吸入」,感官變異,脫離現實。


「大家不斷地跳舞,卻又彼此保持一個舒服的空間,感受得到尊重,也感受得到自由,就好像……」Andy想了一會兒,慢慢地說:「就好像活著的感覺。」


那樣的空間,是否徹底改變了Andy對於「電音」的想像呢?


「在那段時間的經歷後,我對於電子音樂的感受已經超出音樂本身了。」Andy說,他一心一意地轉而思考,這是什麼?這個空間是什麼?這個全新的、湧動的、蓬勃的生命力是怎麼回事?「當時的衝擊,使我某部分被喚醒了,感覺得到歸屬,以至於回台灣以後一直想要重現這樣的狀態。」




電音創造空間,而非空間局限聲音


然而回到台灣以後,屬於台灣的電子音樂場景何處能尋?起初Andy並無概念。但又不甘於此,乾脆與朋友自行找了個廢墟,渴望重現柏林現場,結論是:「當時與朋友辦活動的目的,單純是想重溫柏林音樂場景的感受,以及想找地方來第一次放歌,但沒想到辦一場活動真是蠻累的,雖然如此,也因為這樣發現才內心對放歌的渴望,且因為那次活動,在跟許多人的交流下,才踏進台灣的地下電子音樂場景。」


總之,如斯磕磕碰碰,鍥而不捨,他才慢慢在不同的音樂場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綜觀Andy的音樂之路,完全是自己撞出來的,起初受到柏林派對啟發,回台以後求助無門,能做的事情多是不斷刷著網路上的音樂直播,一看入魔,「後來發掘到屬於台灣的地下電子音樂文化,並以DJ及舞客的身分,在場景中吸取養分。」


很快的,Andy從接收者,成為表演者,最後化為創作者,他在網路上看見一名DJ以模組合成器創造出嶄新的聲音,赫然發現其即興與創意力能夠如此運用,再一次突破音樂的想像,於是就立刻砸錢買了台一模一樣的機器,從頭學起。


看他如此橫衝直撞的音樂之路,我們或許不會意外,在Andy身上,電子音樂是看不見框架、也不該被局限在特定場域的。


「有聲音的地方,就可以有電音。我覺得是電音創造了那個空間的想像,而不是讓那個空間限制了電音的存在。」他說。


如是試驗,Andy與夥伴合作,在國家兩廳院30周年慶《眾聲之所》戶外電音派對中擔任開場,「當時我們也蠻緊張的,雖然是戶外空間,但不確定前來看表演的觀眾會是怎麼樣的。不過,那的確算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嘗試,讓電音走出不同空間,接觸不一樣的族群,融合影像與聲音,讓觀眾自行尋找他們想要聚焦的地方。」




讓電音回歸到最單純的聲音


到了今年,攜手當初舉辦戶外電音的夥伴,Andy將再次進入劇場,於臺中國家歌劇院推出《感覺的邊界》


題名「邊界」,看起來就是抱著撞破界線的心情在製作的,將「電音」與「劇場」兩個大概念放在一起,許多人都好奇這作品會長得怎樣?


話又說回來,一提到電音,就必然帶著「破除」或「衝撞」的標籤,或許也是一種刻板印象吧?Andy說:「這一次,我反而不希望特意去消弭劇場的概念,反而將它視作一種限地製作。」


在《感覺的邊界》中,觀眾將能自由地遊走於場內,感受聲音與影像的變化。說到底,Andy希望回到事物的本質來去思考一切,例如,他說:「無可否認的,提到電音,許多人還是會期待都有一定程度的娛樂性;而關乎劇場,我們好像也潛意識地希望能夠感覺到故事結構的存在。這兩者我都承認,也都覺得是重要的,我們現在也正努力調配這點,看看能否在多重元素之間,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


Andy所謂「平衡點」意圖,不僅放在對於這個作品本身,而是努力試驗——電音究竟能否在台灣,成為一個普遍的聲音元素。


倘若電音每一次出場,都是那樣氣勢凌人、存在感強烈,那麼無可避免會沾染上更多不必要的刻板印象,如此一來,「大家就忽略到電音本身所存在的美感。但我一直想要做的東西,是希望眾人能夠持續往內探索,感受到這之中存在很深、很深的東西。」


如今,電音與劇場的結合,仍舊被看作是一種跨界。Andy想要改變這件事情,未來也許結合廣告、電影、室內或戶外活動……各種可能性。


他意味深長地說:「我希望大家可以更單純地去看待電子音樂的存在,甚至也許有一日,我們不需要再以既定印象去看待,讓它自然地成為一種聲音的元素。」


人物小檔案


Andy CHIU(邱俊霖),台北新世代DJ的其中一員,曾受到柏林電子音樂場景的啟發,以電子聲響為創作核心,2015年開始深耕台北地下電子音樂現場。DJ駐場經歷包括:台北傳奇夜店Korner(2016-2018)、Pawnshop(2019-),並多次以DJ身分在德國、義大利、日本、韓國等地巡迴演出。除了陸續在各表演場域與音樂祭演出之外,2017年底,與聲音藝術家吳秉聖、動畫導演劉承杰,在國家兩廳院30周年慶《眾聲之所》戶外電音派對中擔任開場,並與林強同台演出。


猜你現在就想去...

2024 NTT Arts NOVA 新藝計畫 吳秉聖╳邱俊霖╳劉承杰《感覺的邊界》

2024/5/18 (六) - 2024/5/19 (日)

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

前往購票


 


2024 NTT Arts NOVA Max Cooper 3D 迷幻音像《神馳無限》

2024/5/28 (二) 19:30

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前往購票


更多《當我們談論電音,我們在談論什麼》線上專題

Sonia Calico 跟自己「玩」,打造那些魔幻時刻

Gemnital 只要愛得夠深,你的音樂通常不會出錯


OPENTIX將運用Cookie來提供個人化的內容、提昇使用體驗,也希望能提供更安全的消費環境。若你瀏覽本網站即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Cookie。閱讀我們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