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特企
為了「完美」,無可妥協 真誠、自負、堅持的齊瑪曼
文字 / 陳效真
照片 /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我希望人們是因為我,而不是為了《月光》奏鳴曲或其他曲目買票。我從未欺騙聽眾,我總是盡力做最好的演奏。如果有人不相信這一點,我就不希望他們出現在聽眾席中。」齊瑪曼(Krystian Zimerman)曾經這麼瀟灑自負地說。而對於音樂會主辦單位來說,演出曲目只能在音樂會前一個月左右拿到,的確是很頭痛的事。但是齊瑪曼帶來的音樂卻讓主事者願意無條件接受這一點困擾,只希望能在他一個樂季只有五十場左右的演出中,搶得其中之一。而細究齊瑪曼這句話背後的含義,其實是反映他對藝術的負責態度。
齊瑪曼一九五六年出生於波蘭南部一個小礦城,安傑伊‧亞辛斯基(Andrzej Jasiński)是他唯一的鋼琴老師。一九七五年,年僅十八歲的齊瑪曼在第九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首獎,一舉成名。波蘭在一九八一年年底戒嚴後,齊瑪曼決定帶著家人離開波蘭,現定居瑞士巴塞爾。
演奏品質與獨特堅持
齊瑪曼對音樂演奏品質無比看重,而且有許多獨特的堅持。他認為每場音樂會都應該是獨特的,為了保持新鮮感和獨特性,他從不在同一個地方重複演奏相同曲目。再者,他要確保曲目都是演出當下他真正想演奏的作品,才能真正與聽眾分享。根據演出曲目、場地音響特點,齊瑪曼會攜帶自製鍵盤和多樣內部零件,在目的地親自組裝,再由私人調音師隨時待命配合他的任何需求。評估運輸成本以及挑選適當零件,也是齊瑪曼無法提前交出曲單的原因之一。
齊瑪曼成長於共產政權下的波蘭,雖然學校有很多戰前購買的鋼琴,零件卻相當稀缺或昂貴。於是,少年齊瑪曼學會修理鋼琴、自製零件賺取零用錢。這段經歷讓他非常了解鋼琴的發聲原理、機械結構和製造方法。一九八九年與伯恩斯坦在維也納錄製貝多芬鋼琴協奏曲的時候,愛樂之友協會音樂廳牆壁掛滿影響鋼琴原聲效果的毯子,這讓齊瑪曼非常不滿意。之後為了儘可能維持最佳演奏狀態,他決心帶著自己的鋼琴巡迴演出。
自製鋼琴
原本和其他自帶樂器的同行一樣,齊瑪曼也是攜帶整部鋼琴。但是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邊境海關的安檢變得異常嚴格,他有一部鋼琴被認定含有恐怖分子用來製造炸彈的膠水而被銷毀,另一部則是鍵盤被拆掉。此後他變更方式,改成攜帶多個鍵盤、琴弦、琴錘在目的地組裝。現在「我只需要在鍵盤上敲三下,就知道如何將這架鋼琴調整到適合這個場地的音響效果。我可以在半小時內完成這項工作。」史坦威的共鳴板之外,齊瑪曼使用的鋼琴內部都是經過自己仔細調整,還有一支專業的技術團隊和一輛專門設計的卡車,隨時準備應對任何需要。習慣在深夜工作的齊瑪曼很自豪,因為他不是坐在窗前看著月亮無病呻吟的文青音樂家,而是「凌晨四點拿著鋸子跑來跑去的實戰鋼琴家」。
音樂的目的
除了攜帶自己的鋼琴旅行,齊瑪曼還錄下每場音樂會以便事後分析和改進,所以人們總是以「完美主義」來形容齊瑪曼,似乎他在意的是如何完全掌控一切。事實上,齊瑪曼只是希望能最大程度掌握演奏的樂器、材料與聲學效果,以便達成最佳音樂目的。他認為,音樂的目的是與聽眾交流,把音符轉化為音樂,傳達作曲家的激情,創造一種美好和「愛」的感覺。齊瑪曼認為,音樂是利用聲音來塑造情感的時間藝術。「我需要感受到聽眾對我的愛。因為鋼琴家不僅僅是在演奏音符,我們是在重新創造讓作曲家寫下這些音符的理由,並打開聽眾的心靈」,「98%的時間裡,我只是一個工匠。我需要尊重我的聽眾,需要愛我的聽眾,才能跨越工匠與藝術家之間的障礙。」因此,音樂會是一種須要聽眾共同完成的詮釋過程。
齊瑪曼對自己的演奏有精準的構想,自稱對每首作品有三套不同的指法,演出當下根據音響和各個音樂廳的效果改變。因此,最終的藝術作品是在音樂廳裡完成。他相信,藝術家最重要的是可信度,必須自己先真誠地被音樂感動,演出的音樂才有可信度。演奏作品只是基本層次,「演奏出音樂被創作出來的初始原因」,尋找那些能讓他想像、視覺化的作品精神和情感才是最高追求。音樂演奏不只是用技巧彈對音符,還要讓每一個音符都有意義,專注於音樂本身和它所表達的情感,遠比無瑕的技術更重要。他認為,唯有如此才會達到真正所謂的「完美」。
猜你立刻就想去...
齊瑪曼鋼琴獨奏會
2024/11/23 (六) - 2024/11/24 (日)
衛武營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