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 Translation Help?

你的瀏覽器目前預設為其他語言。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翻譯頁面,請注意,翻譯內容可能與中文原文有所差異,僅供參考使用。

It seems like your browser is set to a different language.

Method 1

You can find the translation butt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er to translate the page into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Method 2

You can use your browser's built-in translation feature to view this page in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The information is primarily in Chinese. If there are errors when translating into other languages, it’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only.

駐站探險家

壯遊|陳綺貞專欄

壯遊|陳綺貞專欄



《台北某個地方》雙月專欄|OPENTIX 2024年12月

「壯遊不只是廣度,還包括深度。不只需要充足的知識,還需要足夠深刻的體驗,需要五感衝擊,需要惦量荷包,需要規劃有限的時間與體力,需要夥伴的支援,需要一種天時地利人和,和理智斷線後還能信任依靠的靈感。更重要的是決定動身啟程的意念和勇敢。因為壯遊之壯,是不願也不能輕易回頭,壯遊之所以為遊,還要有豁達不記得失的胸懷。」

文字、攝影  / 陳綺貞
校稿 / 欣儀
照片提供 / 有有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走進小巨蛋後台熟悉的廊道,工作人員正用密碼打開房間門鎖,306號房常留給嘉賓使用,裡面的氣味、擺設、光線,再熟悉不過。除了自己的演唱會,擔任歌手朋友的嘉賓,我也來過好多次了。走廊上開演前緊張的氣氛摻雜著用餐區Buffet的菜香,帶著無線耳機的幕後工作人員反覆測試訊號,舞者在暖身,演出人員的家眷帶著四處飛奔的小孩串門聊天,偶爾會遇見很久沒聯絡的老友舊識,或是朋友的朋友,大夥寒暄,混亂中自帶著某種秩序。隨著開演時間逼近,一切自然就緒,曲目一首接一首,觀眾情緒被煽動,一場又一場以音樂集體狂歡或療癒之名的儀式於是完成。


再前一個禮拜,完成第25個城市的音樂節演出。台上狂風亂吹,我被吹亂的頭髮掩蓋視線,看不清一切,但知道觀眾跟我一樣吹著寒風,樂手可能雙手已經凍僵仍努力彈奏。長年職業訓練讓我不至於冷到鎖喉,這是冬日的場景。也曾經在夏夜晚風時,呼吸著高溫黏膩窒息的空氣,或是迎面強風將沙灘上的沙粒吹進嘴裡,或不分季節,突如而至的雨。不管音樂正舒緩柔和,驟雨都增添了意外驚喜或驚嚇,祈禱滿地的電線和器材不要短路,脆弱的吉他不會受潮,遮雨棚不會無法承受雨的重量,不會有任何漏電傷及演出人員,但台上還是優雅從容以對。一開始我們強行附和以浪漫,浪漫也在我們的順從中絲絲成真。音樂節的草地上沒有草,只剩下被雨浸泡的泥土。每一雙難以清洗還原的球鞋,踏著插秧者的步伐,搭配喊到失聲的聲帶,胃裡還未完全消化的當地菜餚,隨著音浪身體蹦跳,再一次翻攪。燒灼烈日下該不該喝水,關乎排隊上廁所的難易度,關乎夜排站的位置會不會被搶走。餓了該不該買攤位小吃,關乎價格貴得離譜的心有不甘,關乎身體能不能再負擔衛生堪慮的滋生雜菌。雖然已全身泥濘汗臭,只剩精神理念和偶像的歌聲聊以支撐。


壯遊不只是廣度,還包括深度。不只需要充足的知識,還需要足夠深刻的體驗,需要五感衝擊,需要惦量荷包,需要規劃有限的時間與體力,需要夥伴的支援,需要一種天時地利人和,和理智斷線後還能信任依靠的靈感。更重要的是決定動身啟程的意念和勇敢。因為壯遊之壯,是不願也不能輕易回頭,壯遊之所以為遊,還要有豁達不記得失的胸懷。多年前一趟壯遊還在腦海中籌備時,各種預先想像的畫面,大多沒有發生,取而代之的是每日接踵而來的驚喜與挑戰。我幾乎可以列出一大堆事前準備好但從來沒派上用場的東西。比如電子鍵盤?怎麼會以為旅途中可能會無聊到有時間創作?菜刀?怎麼會以為每天在露營地還會有力氣精心料理,於是帶一把好使的刀?各地美食推薦?每天晚上會停靠哪個城市,連天黑前的最後一刻都無法估計,何來餘裕進美食餐廳?意外出場的竟然是出門前隨手放進包包的水晶靈擺。在偏僻蜿蜒、收不到衛星訊號、手機無法通訊的山區迷路時拿出靈擺來問路,竟然得以脫困。


那年我和高中同學,兩個女生開車從芝加哥一路向西,完成橫越美國的夢想。我們開車上66號公路,行經伊利諾州,密蘇里州,堪薩斯州,奧克拉荷馬州,德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最後抵達加州。不計算中途心血來潮偏離目標和迷路的里程,開完全長3940公里。我一直想為這趟旅程寫一本書,卻發現我無法像旅遊心得書那樣,一一細數旅遊經歷。更多是每一段旅行片刻回憶與日常生活的鮮明反差,或相似類比,或是蒙太奇式跳接。彷彿一再提醒我自己,人生處處、時時刻刻,只要有意識的活著,都能是壯遊的起訖點。這兩年我大量受歌手朋友邀請,擔任演唱會嘉賓,吃遍了各單位的便當,在各式各樣後台沙發或併排的凳子上小睡,體會到不同群體觀眾的表達習慣,歌手台上台下的關懷交流,參透各地場館規定,瞥見不同演出公司的機關器材,理解每個團隊的彩排習慣。演出超時往往被重罰,在昂貴緊迫的時間中高效率完成工作。在動靜皆被注視的空間裡,不只有台上專業拍攝,觀眾與後台工作人員手機也隨時在側。在身心五感不得不全開時,我的穿越似乎也為我完成一次量身訂做的深度旅程。


我曾經在美國西部的加油站,為了將露營車加滿油,花了一個小時。先是排隊等待前方的車子,每輛車不是後面掛了船,就是掛了一輛有輪子的小屋。每輛車都巨大無比,都像是鐵了心要離家百里。我看見前一輛車的司機將油槍插進油口後就離開,悠哉地走進旁邊的便利商店。我在車上等得不耐煩,於是下車找人,發現司機在便利商店愜意地點了杯咖啡,還和店員正在閒聊。我發現整個加油站好像只有我焦慮不耐,其他車子的司機都悠然等待。我瞬間瞭然於心——旅行就是要融入當地的情境,就像是擔任嘉賓或是參加音樂節一樣,沈浸在不同音樂風格與歌手屬性的舞台,接納各種不可抗力帶來的文化衝擊,接受不是自己主場的不可控,試著在其中放鬆享受,試著創造值得回憶的點滴。終於等來了換我將油槍掛在車子油箱口,我想當然地走進便利商店,點了一杯咖啡,只是還是沒骨氣地頻頻探頭向外望。



昨天再度擔任演唱會嘉賓,忠孝東路要右轉敦化南路,短短一段走路不到五分鐘的路程,車子卻塞在路上動彈不得許久。小巨蛋近在咫尺,卻始終不能及。我以為是否前方有事故,原來是右轉車輛在等待週末魚貫過馬路的人潮。眼看紅綠燈一直變換,車身卻始終只前進那麼一點點。沒有任何車狂按喇叭,大家都已經習慣這樣的等待。在台北,司機當然不會下車去喝咖啡,我在車上把準備要在 306 號休息室吃的便當拿出來,邊吃邊想著:這段壯遊是否即將告一個段落,還是其實早已從原本計劃好的公路,下交流道,踏上另一個旅遊建議裡從未出現的篇章呢?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


看看駐站作家其他專欄文章

芝加哥

八釐米

西裝褲


OPENTIX將運用Cookie來提供個人化的內容、提昇使用體驗,也希望能提供更安全的消費環境。若你瀏覽本網站即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Cookie。閱讀我們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