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

高空與岩壁的極限內心世界——哈希德.烏蘭登《無涯之軀》
文/林農
《無涯之軀》高空與岩壁的極限內心世界
網路搜尋高空走繩,除了可能看到台灣高空走繩紀錄保持人吳冠緯的事蹟之外,最吸睛的莫過於內森.保林(Nathan Paulin)在壯闊的山谷空中和法國各地古蹟上空的各種扣人心弦的走繩影片。其中也包括了他在諾曼地的聖米歇爾山僅憑腳下一條數公分寬的繩帶橫跨2.2公里的高空走繩世界紀錄,以及為了巴黎奧運造勢,從艾菲爾鐵塔出發、橫跨600公尺、抵達塞納河對岸的夏祐宮。在影片中,一條被風吹得彎向一側的彈性繩索,一端繫在艾菲爾鐵塔的展望台,另一端在夏祐宮的特羅卡羅廣場塔樓,在七、八十公尺高的空中飄盪,巴黎的鴿子成群地從保林的腳下飛過,地面上的觀光客只剩下螞蟻大小,保林雙足交錯宛若芭蕾舞的第三腳位,緩慢而堅定地前進。和走鋼索不同,高空走繩並沒有平衡桿,而是靠繩帶的彈性和揮舞的雙手維持身體重心,專注在繩帶上張開雙手維持平衡的保林,就像是芭蕾優雅的手姿(port de bras),而整個花都巴黎的城市天際線都在他的腳下。
內森.保林是法國知名的高空走繩者,高空走繩與特技團的走鋼索不同,保林也從未受過任何特技訓練。除了艾菲爾鐵塔和聖米歇爾山之外,保林更是無數高空走繩世界紀錄的保持者,包括於2016年在阿爾卑斯山的兩座山峰之間,離山谷底部超過600公尺的高空中,雲霧繚繞,疾風在他身上吹拂,他橫跨了1020公尺的距離,創下當時的新紀錄。令人意外的是,保林年輕時曾有懼高症,但在2011年開始從事走繩之後,就接連挑戰各種極限高空的情境。
「我每次都仍然會感到害怕,特別是踏上去的前一刻,但一步一步往前走之後,我就只會更加專注,高度的專注反而讓我更加敏銳而忘記恐懼。」
這種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狀態,讓保林能忽略在他下方尖叫、歡呼、拍照的圍觀人群和觀光客,一步一步從艾菲爾鐵塔走向夏祐宮。2021年的這場內森.保林的自我挑戰,吸引了法國國家夏佑劇院的藝術總監哈希德.烏蘭登(Rachid Ouramdane)的注意。
哈希德.烏蘭登是阿爾及利亞裔的法國編舞家,獨特的身世背景深刻影響了他的藝術生涯,使他特別關注邊緣群體和社會議題。烏蘭登的作品經常以真人真事為靈感,取材自難民兒童、酷刑或天災受害者、業餘運動員等人的口述親身經歷,將這些故事轉化為舞作的題材結構。作品探討的議題廣泛且深刻,包括種族、帝國主義、身份認同、社會邊緣、身體的極限等,作品中大量使用的語言素材,引發觀眾對社會議題的聚焦思考。例如在烏蘭登早期知名的獨舞作品《慎重之死》(Les Morts Pudiques)當中,他挖掘少數年輕族群對於死亡的極端心理偏執,透過實地的田野調查和訪談,烏蘭登探索社會弱勢群體的身分認同對行為和心理的影響。又例如曾在2012年來台演出的《世界博覽會》(Exposition universelle)則是在探討包括種族、資本主義、身份認同、觀看與被觀看的權力關係,並試圖揭示隱藏在歷史背後的權力結構和意識形態,藉以引發觀眾對於歷史書寫和文化再現的反思。
烏蘭登鄉居於法國阿爾卑斯山區域時,遇到許多對戶外運動和極限運動相當熱衷的朋友,無論是登山或滑翔翼在法國都是廣受歡迎的休閒活動,烏蘭登注意到,當這些群體面對戶外極限運動時,所追求的不只是一時腎上腺素爆發的刺激,也不只是體驗與死亡一線之隔的快感,反而類似於一種生命哲學、生活方式、以及與大自然的重新連結,近似於一種對世界的重新認識。於是當他在2021年成為法國國家夏佑劇院的藝術總監之後,不僅立刻將高空走繩家內森.保林拉進了表演藝術世界,共同創作新作品《無涯之軀》,同時他也看上了另一位視恐懼如無物的戶外極限運動家:攀岩界的傳奇女孩妮娜.卡普雷茲(Nina Caprez)。
來自瑞士的妮娜.卡普雷茲年紀輕輕就創下許多傲人的紀錄,早在2011年,她就成為了世界首位成功攀登阿爾卑斯山 Silbergeier 斷崖的女性攀岩家而留名青史,許多攀岩紀錄片當中也能看到卡普雷茲以靈活矯健的身手征服高難度的山壁,但從卡普雷茲的個人部落格,我們只看到她俏皮、開朗、無憂無慮的一面,幾乎忘了她是一位常在千仞之壁上獨自搏鬥、將生命繫於細小的岩石裂縫的攀岩家。在挑戰美國奧勒岡州高難度的史密斯斷崖時,開朗樂觀的卡普雷茲說整個過程就像是在跳舞一樣,而看她攀爬過程的影片就知道她所言非虛,她在將近40米高且近乎垂直、光滑無凹凸的岩壁上,一邊用雙手摸索著石頭表面細小的攀點,一邊則靈活地雙腳交叉、外翻,儼然就是芭蕾當中的交織小跳(Entrechat Quatre)、以及二位半蹲等基本舞步。
©Pascale Cholette
在《無涯之軀》當中,烏蘭登再度使用他擅長的人物訪談手法,以深沉悠遠的音樂配上兩位極限運動家平靜的獨白,帶領觀眾進入他們在半空當中、耳邊凜風呼嘯時的內心世界。恐懼,是物競天擇自然演化之下確保個體最大生存機率的機制,卻也是人類永遠無法擺脫的心理枷鎖,但當我們說「怕高」的時候,其實我們真正怕的並不是「高」,而是從高處「墜落」,因此保林和卡普雷茲都說,若要克服恐懼,只要讓自己「不要墜落」即可,簡單明瞭。恐懼在此刻不僅不是兩人的枷鎖,反而是讓兩人更加專注的催化劑。
在極度專注的境界之下,保林能感受到最細微的風向改變和空氣擾動,腳下的繩帶也以極高的精度回應著他的每一步踩踏,而卡普雷茲則是能摸出石頭質地的改變,對她而言,每一塊石頭在陽光下、陰影下、早晨、或傍晚都有不同的觸感和個性。就像愛斯基摩人的語言中據說有數十種形容下雪的詞彙,或是寶嘉康蒂能看到清風中的各種色彩,保林和卡普雷茲就像瞬間有了超人般的能力與感官一樣,與大自然和世界產生強大的連結與繫絆,而這一切全都是因為他們超越了自我、到達了恐懼之上的世界。
©Pascale Cholette
在劇場內有限的舞台空間中演出,對這些見過高巖深壑的極限行家而言,自然是小巫見大巫,但與其說恐懼,不如說是臨場壓力。本次來台演出的陣容,包含了八位來自 Compagnie XY 的特技演員和高空走繩家安托萬.柯緹儂(Antoine Crétinon)以及攀岩家安.哈柏(Ann Raber Cocheril)。相較於原創角色的卡普雷茲是在年輕時就屢屢攀克高峰,現年44歲的哈柏則是在若干年前才以高齡37歲加入「攻克v13難度年紀最高的女性攀岩家」行列中而闖出名號;而高空走繩家柯緹儂也是相當另類,不同於一般高空走繩者往往在社群媒體上只發布完美執行的影片,柯緹儂並不避諱將他張牙舞爪、失去平衡的片段也公諸於世,就主打一個真實。對 Compagnie XY 的特技演員來說,沒有社群媒體的粉飾和掩護,每一場的表演都沒有絲毫的失誤空間,不僅是因為劇場演出的當下性,更是因為每個微小的失誤都會影響到其他同伴的人身安全。《無涯之軀》的每一位表演者,無論是否為原創角色,都將自己投入如儲思盆一般的劇場當中,以每一場演出都不斷地重現自己的恐懼,來面對生命中一期一會的每一位觀眾。
《無涯之軀》不僅是關於挑戰極限的傳奇,更是關於人類如何面對內在恐懼並在其中找到意義與救贖的深刻寓言;不僅是關於人類處於極端環境下,相較於自然的力量,我們的身軀是多麼渺小而脆弱,更是關於找回自然賜給每個人的感官天賦,重新感知這個世界,好好活著。
猜你立刻就想去...
2025TIFA 哈希德.烏蘭登《無涯之軀》
2025/3/28 (五) - 2025/3/30 (日)
前往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