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站探險家

戲曲中對「法」的認識|溫宇航專欄
《宇航的戲曲手記》專欄|OPENTIX 2025年4月
當我們認識到「圓」是戲曲舞台的美感來源時,就不難解答戲曲學員第一堂課必從「起雲手」開始,老師借太極拳的概念來啟發我們,通過揉球、上推、下拉、轉腕、展肩、撐掌、變臉、聚光各環節,眼神引領為表,氣息滲透作裡,緊隨每一步驟,訓練我們手部、眼睛、身形、步伐的高度協調統一,經過長時間枯燥且艱苦的肌肉控制訓練,形成一輩子也忘不了的肌肉記憶。
文字 / 温宇航
每一位戲曲表演者的培養過程,都繞不開戲曲唱腔、唸白、做表、武打等基礎技能訓練及對手、眼、身、步、法等基本技巧的精緻度雕刻,方能成就戲曲演員在舞台上遊刃有餘的藝術表現,即所謂常掛嘴邊的「四功五法」的訓練口訣。唱、唸、做、打與手、眼、身、步講來具象便很好理解,那麽「法」講的是什麽呢?莫衷一是,眾說紛紜。幾十年的藝術實踐,揣摩積累出許多表演經驗與手法,余理解萬變歸宗,皆歸於「法」:方法、法則、規律。
一切的原點動因皆在追求一個「圓」。戲曲基礎訓練強調一個「圓」的概念,這本是祖先留給我們的重要美學思想在戲曲舞台上的呈現。當我們認識到「圓」是戲曲舞台的美感來源時,就不難解答戲曲學員第一堂課必從「起雲手」開始,老師借太極拳的概念來啟發我們,通過揉球、上推、下拉、轉腕、展肩、撐掌、變臉、聚光各環節,眼神引領為表,氣息滲透作裡,緊隨每一步驟,訓練我們手部、眼睛、身形、步伐的高度協調統一,經過長時間枯燥且艱苦的肌肉控制訓練,形成一輩子也忘不了的肌肉記憶。為今後學習劇目課程時,遇到或簡練甚或繁複的戲曲身段時,皆有意識地由圓帶動,身形意合一。萬物不離一個「圓」的法則,「圓」就是一切規範與美感的肇始。有了上面所說的「圓」的基礎法則,繼而延伸到氣息引領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前先後、欲後先前的方法,這就是我們所講「起、承、轉、合」的「起」,行話稱作「起範」,目的是擴展表演幅度,讓程式表演的功架醒目,再佐以服裝、道具、容妝等各面向輔助,形成戲曲舞台各個層面、成比例同步誇張的視覺效果。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小時候上身訓課時,老師總是用淺顯且易理解的開啟手電筒轉旋間中所形成散光聚光的現象,來啟發我們眼神的運用。我想這是一個對比度的原理吧,運轉中含神散焦與放光聚焦的交替運用,更突顯了「亮相」瞬間瞪眼凝神的明亮。如果我們總處於散光含神狀態,會給人以迷離衰弱感,反之總處於聚光瞪眼狀態,就讓人感覺傻大黑粗,愈瞪愈無感,愈瞪愈無神。生理上各人眼睛的大小因人而異,天然局限是存在的。然而通過眼神收與放之間的靈活拿捏,小眼睛也能炯炯有神,表達自如。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取決於大小,而在於會用。用眼神透射心之所想,講來或許玄妙,上綱上線亦不為過矣。
論角度的重要性
我想說戲曲身段是一門45度角的藝術。我曾在網絡上偶見兩幀美國國鳥白頭海鵰的正側面照片,側照雄偉挺拔鷹氣逼人,正照則目光呆滯聳肩探脖,我立刻有頓悟,瞬間想到了老師所強調「子午相」的重要性。横平豎直的丁字步,自然形成身體側向一邊的45度角,在此基礎上擰身轉頭,正是戲曲最講求的亮相要子午、身體有陰陽的概念。如果像一塊門板直面朝前,落於平面化,頓失角度之美,實為形體大忌。每位藝術家都想把自己最完美腰身與線條示人,男生收臀、吸腹、挺胸、抬頭加上必須的子午相,便有了尚武之精神;女生掂後腳外加子午相,強調一個提側後胸腰,更顯婀娜曼妙之感。需謹記保持45度側身,始能達成您對身形美感的心之所求了。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
看看駐站作家其他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