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 Translation Help?

你的瀏覽器目前預設為其他語言。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翻譯頁面,請注意,翻譯內容可能與中文原文有所差異,僅供參考使用。

It seems like your browser is set to a different language.

Method 1

You can find the translation butt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er to translate the page into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Method 2

You can use your browser's built-in translation feature to view this page in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The information is primarily in Chinese. If there are errors when translating into other languages, it’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only.

OPENTIX編輯臺

驫舞劇場 不只心在一起,這些道具也陪我們走了好多年

驫舞劇場 不只心在一起,這些道具也陪我們走了好多年

藝術是日常,我們讓日常永續——藝術人的永續週記】專題 |OPENTIX編輯臺 2025年3月


文字/郝妮爾

圖片提供/驫舞劇場


儀式感是劇場團隊的定心丸,將排練時期的激動、不安、忐忑全部收攏,正式面向觀眾。期間,驫舞劇場為我們打開後台之門,窺見舞者、表演者的「劇場週」5日行程。從技術、到表演者的心;也從外在的動,凝入內在的靜。另一方面,也分享舞團永續方針,諸如服裝、關鍵道具的反覆利用,以及斷捨離的乾脆利落,在去留之間,與永續接軌,是舞團長久經營之道。


舞團週記/讓我們一同回到當下此時


Day 1:

通常在進劇場第一天晚上,編舞者便會來到前後台裡,進行「儀式感」的準備,與這個即將相處一週、整排和表演的場域面對面,親臨感受「一件作品」要登台了!


Day 2:

技術組進行做燈,舞者/表演者會在第2天晚上正式進場,來到一支作品正式開始的狀態。


Day 3:

技術排練之外,也進行「祭台」儀式,祈願神靈庇佑演出順利進行。夥伴會自帶環保袋購買祭台用品,記得,不要買任何紅色食物或紅色包裝的東西——劇場裡安全至關重要,萬萬不可「見紅」(指稱因意外而見血)。水果、夥伴愛吃的小食與乾糧,幾包「乖乖」是必要的,讓技術組擺在機台上。


Day 4:

記者會經常選在演出前一日舉行,同時也是「開放彩排日」,首批觀眾為館內員工,來自各個部門。表演者珍惜每一次上台的機會,「開放彩排日」視同正式演出,也是增加一檔演出多被看到的機會。


Day 5:

首演日。每個舞者╱表演者習慣不同,有些人需要「演出前的寧靜」,有些人需要稍微離開劇場,譬如在附近尋找喜愛的食物、小攤,與劇場構成一點距離,保持新鮮感。有些人則讓自己沉浸在劇場裡,與氛圍相處,與作品相處。首演之前,在場夥伴們會手拉手,圍成圈,原地跳3下,喊:「加油加油加油」!把心放在一起,放在當下此時。


圖/2024樹林跳:跳島舞蹈節(攝影:方妤婷)


永續指南/日常留存,以及定期捨離


Tip 1:表演服裝、道具循環利用

驫舞劇場多年來的製作已鮮少製作服裝,多將過去演出製作的服裝,進行改製再利用。譬如2022年《兩男常罩》,「兩男」陳武康與蘇威嘉,演出服是從自家衣櫃搜出來的,更挖出第一代2012《兩男關係》紀念T-shirt和節目冊,作為表演服和道具的一部分。


2006年《樓梯》舞台上關鍵設計「樓梯」,現在還存放在舞團,還有大用。每回排練場有演出,例如邁入第9年的招牌策展節目《混沌身響》,只要把樓梯搬下來、換個方向,便是觀眾席座位。19年來,這幾座「樓梯」來來回回不知已承接多少位觀眾觀看演出的當下觸動,當然還有歲月之磋磨,把邊緣給磨去稜角,可說是排練場內最具時間感與溫度的巨型物件。《混沌身響》今年已來到第9季,每場演出,擺在舞團位址外的關東旗,是第一季製作的宣傳品,也跟著舞團來到第9年。


圖:2025年《混沌身響9》第二番,林語桐(左)與李律(攝影:王筑樺)

Tip 2:斷捨離,也是永續的一環

另外,每年過年前必定有一「年度大掃除日」,盤點與清整舞團辦公室、大後方倉儲存放區之服裝、道具、歷年節目單出版物、庶務用品等。清整出來的物件,依據可回收和廢棄物等類別,聯繫清潔公司,做正確的清運整理。另一方面,日常庶務還有「定期清冰箱」——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夥伴非常放在心上。舞團經常性舉辦工作坊,學員偶會忘記在冰箱(暫時存放)食物飲料,得定期清潔、將食物擺放整齊,避免耗電和「五味雜陳」。


Tip 3:電子票經營,加快觀眾入場流動與減輕人員負擔

紙本票券時期,曾經遇過演出場館沒有兩廳院取票服務,且周邊也沒有便利商店可供取票,觀眾需要事先取票才能順利入場。演出前就得加強提醒觀眾提前取票,但仍會有少數觀眾未能完成取票。此時,現場便需要安排人力核對觀眾的購票資訊和座位,並協助觀眾順利入場。


推廣電子票對團隊來說,有效減少觀眾忘記攜帶票券或未取票的問題。如演出前需與觀眾提醒演前須知,也能透過售票系統直接發送訊息給購票者。與紙本票券相比,電子票能進行線上轉送贈與,而在入場核對時,能更快速、準確地確認場次時間。觀眾入場後,也能更迅速獲知實際的進場人數,電子票券對觀眾和團隊雙方都有其便捷性。


近期演出推薦:


2025TIFA 驫舞劇場 蘇威嘉《自由步|百問 零式》

2025/4/18 (五) - 2025/4/20 (日)

驫舞劇場創辦人之一蘇威嘉,長年不僅只是在舞台和學院引領專業舞者的舞步,亦在不同的城市、場域和社會隅角觀察素人與樂齡長者的身體樣貌。所謂「我看不懂舞蹈」、「我不會跳舞」之困惑與疑問,在蘇威嘉的帶領之下,人們逐漸從疑問轉為一種自然的身體流動。本次作品,更是濃縮這10年間他所感所聞的當代身體風景,所刻畫出的舞蹈面貌。
前往購票


OPENTIX將運用Cookie來提供個人化的內容、提昇使用體驗,也希望能提供更安全的消費環境。若你瀏覽本網站即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Cookie。閱讀我們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