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 Translation Help?

你的瀏覽器目前預設為其他語言。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翻譯頁面,請注意,翻譯內容可能與中文原文有所差異,僅供參考使用。

It seems like your browser is set to a different language.

Method 1

You can find the translation butt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er to translate the page into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Method 2

You can use your browser's built-in translation feature to view this page in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The information is primarily in Chinese. If there are errors when translating into other languages, it’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only.

2024 NTT遇見巨人—明華園總團 文學跨界作品 《散戲》

類別: 戲劇
分級:普遍級
主辦:
明華園戲劇團 (02)2302-9797
無可售場次

節目介紹

明華園經典大作好評4度加演!

臺中國家歌劇院首度公演




致敬那個艱困的年代,獻給為歌仔戲打拚的職人們

 

上一秒還在無厘頭的瘋狂笑鬧追逐,下一秒往往便要直探人物內心,揭開個人隱密、獨守的方寸世界。這之間的由鬧而靜,從失控到細膩,好幾個表演上的「急轉彎」,都仰賴演員以純熟的演技引導觀眾出入其間。──林鶴宜(臺灣大學戲劇學系教授)

 

本劇演員不管歌仔戲或現代劇均表現稱職,曲調與唱腔優美回味無窮,在傳統與創新,劇種跨界之間的實驗,能踏出這一步,已是不容易。──陳元棠(表演藝術評論台 劇評人) 

 

「戲,就這樣散了!」高中國文課必讀,鄉土文學作家洪醒夫短篇小說《散戲》搬上舞台!明華園戲劇總團攜手編導黃致凱,以喜劇風格重新編寫出笑中帶淚的文學跨界劇場,藉由一齣《陳世美與秦香蓮》的戲中戲、一次比一次樓歪的荒謬演出,帶出過往歌仔戲「做活戲」的即興特色,也透過劇中女主角秀潔的回憶,道出民國五、六○年代,臺灣歌仔戲從最風光的內台戲院流浪到野台,以及受到影視產業衝擊,表演者與經營者都措手不及的歲月。

 

《散戲》2016年首演即創下票房佳績, 2024年適逢明華園創團95週年,特別以這齣呈現臺灣歌仔戲百年興衰史的作品,致敬往昔的流金歲月及歌仔戲前輩們。劇中融合傳統戲與現代劇多元手法,透過旋轉舞台切換「玉山歌劇團」台前台後兩個世界,虛實交錯之間,讓觀眾感受「戲台上搬別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淚」,幕前幕後交織成一齣既悲催又可笑的時代大戲。




延伸閱讀 】

歌劇院Podcast ▶︎《WOW 挖藝術》特別集|巨人會客室戲曲篇

OPENTIX編輯臺專文 ▶︎孫翠鳳上台前一句「不能失敗」,讓她活出無限精采

推薦影片▶︎《散戲》四度巡演星光熠熠,各路名人好評推薦


|藝術家介紹|

藝術總監/陳勝福 

帶領明華園藝術家族,從藝術面、行銷面、技術面擘劃三次改革,賦予臺灣歌仔戲新生命,以創新的演出,成功讓沒落的臺灣歌仔戲贏得學者及觀眾矚目與讚賞。同時積極開拓藝術版圖,促使歌仔戲登上國家藝術殿堂、踏上國際舞台。

 

製作人陳昭賢 

明華園第三代接班人,自幼接受民俗舞蹈與芭蕾訓練,擔任明華園多部劇作舞蹈設計,將民族、現代、芭蕾等舞蹈元素融入傳統身段,為傳統戲曲注入新世代活力。2018年起擔任總團戲劇製作人,將文學、漫畫等臺灣在地傳奇等素材導入歌仔戲創作,積極為傳統戲曲拓展年輕觀眾。


編劇暨導演/黃致凱 

故事工廠藝術總監,臺灣大學戲劇系第一屆畢業,曾擔任屏風表演班導演,師事李國修11年。喜歡從哈哈鏡裡看生活,風格大膽創新,擅長將角色逼到情節的危崖,呈現人性價值與情感。近年除原創作品,改編、跨界皆多有嘗試,並與明華園戲劇總團合作《散戲》、《俠貓》、《海賊之王》、《八堡圳傳奇》等多部廣受好評的戲劇作品。

 

明華園戲劇總團 

創立於1929年,以「歌仔戲」為志業的藝術家族,在傳統的基底中加入時代的元素,是臺灣唯一擁有專屬編導、完整演員編制的歌仔戲團。藝術家族成員全數投入歌仔戲表演藝術的行列,擁有堅強的製作及演出團隊、特有的東方藝術風格,成為臺灣表演藝術界的一大傳奇。 

 

【演出人員】

阿珠姐(女團主)/ 孫翠鳳

秀潔(秦香蓮)/ 陳昭婷

阿正 / 蘇沄和

素梅(公主)/ 黃錦雯

阿蘭(陳世美)/ 李郁真

進旺(展昭)/ 陳子豪

美琴(國太)/ 高玉珊

順仔(王朝)/ 林木森

金發叔(包公)/ 邱逸峰


【製作群】

藝術總監 / 陳勝福

製作人 / 陳昭賢

編劇暨導演 / 黃致凱

舞台設計 / 陳慧

布景製作 / 富達舞台布景、阿達工作室、益勝畫軒

影像設計 / 陳建蓉

動畫 / 陳維成、莊淳

插畫 / 張以昕

燈光設計 陳為安

音樂設計 / 徐文

編腔設計 / 陳志昇

服裝造型(時裝) / 李復真


【更多場次】

點擊購票:12/21(六)14:3012/22(日)14:30


折扣方案

※明華華之友、風神寶寶之友購票9折

歌劇院會員:序曲卡8折、NTT市民卡8折、藝文市民8折、劇院卡9折、忘我會員75

5折優惠:身障人士及其必要陪同者1人、65歲以上年長者

團票~20()以上 8折。

OPENTIX網站或APP使用100點(含)以上文化幣折抵票價,即可享有以下優惠:

成年禮金青年席位:每席優惠票價300元,席次有限,售完為止。

青年席位5折自由座:享有5折優惠;席次有限,售完為止。

持青年席位票券者,需驗證入場,未持證件(身分證或健保卡),恕無法入場。

HINO車主購票享8折優惠,請輸入折扣碼

溫馨提醒

【本節目適用文化幣青年席位、青年席位五折自由座優惠,提供之場次將顯示專屬折扣方案】

青年席位專屬優惠、青年席位五折自由座僅限於OPENTIX網站與App使用100點以上文化幣支付,席次有限,售完為止。

※持青年席位票券者,請憑證件(身分證或健保卡)入場

退換須知

退票期限:

最遲須在演出日10日前(不含演出日)辦理,逾期無法受理。

例:演出日為6/29,最後退票期限為6/19。

退票手續費:

每張退票收取票面售價10%手續費。換票視同退票,需退票後重新購買。

申請方式:

【選擇電子票或尚未取紙本票】

  1. 以「信用卡、行動支付、文化幣全額支付」購票:
    請使用OPENTIX線上退訂單功能,至會員>訂單紀錄>點入要退訂的訂單,按下「退訂單」勾選欲退項目,線上完成退訂。
    ※請留意,每日23:30-00:00為系統結算期間暫停服務。請務必留意退票期限,提前申請。
    ※購買團票、套票或其他無法使用退訂單功能時,請至網站勾選項目1,填寫訂單資料辦理。申請的退票如符合退票規則,將於3個工作日內執行退票作業。
  2. 以「ATM轉帳、現金」購票:
    請至網站勾選項目2,填寫訂單資料並附上存摺照片辦理,申請的退票如符合退票規則,將於3個工作日內執行退票作業。
    ※ATM轉帳繳費時產生的轉帳手續費由銀行收取,如有退票情形(含換、補票及節目異動之退票),轉帳手續費恕無法一併退還。


【已取紙本票】

請由下述退票方案擇一辦理:

  1. 臨櫃退票:請於服務時間內,至OPENTIX臺北、臺中、臺南、高雄四大服務處辦理。
  2. 郵寄退票:請將存摺影本(刷卡購票無須提供)、票券、姓名電話等聯絡資訊於退票期限前(郵戳為憑),掛號郵寄至「100012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1號 OPENTIX 退票小組收」。退票郵寄前請記下票面之訂單編號,並請妥善保存掛號收據。
    ※郵寄退票之退票手續費發票將預設存入OPENTIX會員載具,如有其他需求,請郵寄後致電客服中心(02)3393-9888。
    ※以ATM轉帳或現金付款之票券,將在收到郵寄退票申請後,最遲10個工作日內轉帳至所提供之存摺帳戶;以刷卡付款之票券,退票款項將退還至原刷信用卡。


注意事項:

  • 如購票時使用文化幣或點數折抵,退票時,系統將退還折抵之全額文化幣,並於扣除退票手續費後,優先退還點數,再將剩餘款項退回。特別提醒,如退票時(含換、補票及因節目異動之退票),抵用之文化幣、點數已逾使用效期,OPENTIX將無法以任何形式進行返還、展延。

  • 【優惠組合退票】若購買兩個品項以上之優惠組合,退票須全數辦理退票,或退票後剩餘數量仍符合原優惠組合規則,方可辦理。

  • 【套票退票】套票退票需整套辦理,無法以單張票券申請退票,亦不接受換票。如購買不同場次票券,最遲需於所購買的首場演出日10日前(不含演出日)辦理,如套票另有規定者,請依套票頁面之注意事項為主。


※ 依據文化部「藝文表演票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第3點規定,本節目之主要表演人員或主要節目內容,於預定表演前發生變動時,本活動之退票機制、受理方式、退款途徑等資訊,將另行公告於本節目頁面。

OPENTIX將運用Cookie來提供個人化的內容、提昇使用體驗,也希望能提供更安全的消費環境。若你瀏覽本網站即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Cookie。閱讀我們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