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 Translation Help?

你的瀏覽器目前預設為其他語言。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翻譯頁面,請注意,翻譯內容可能與中文原文有所差異,僅供參考使用。

It seems like your browser is set to a different language.

Method 1

You can find the translation butt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er to translate the page into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Method 2

You can use your browser's built-in translation feature to view this page in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The information is primarily in Chinese. If there are errors when translating into other languages, it’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only.

駐站作家專欄

【貧窮男專欄】以真實人生舞動的《舞魂》

【貧窮男專欄】以真實人生舞動的《舞魂》

《看戲不忘電影》專欄|OPENTIX 2023年1月

本片的第二亮點為女主角Marion Barbeau,原本就是巴黎歌劇院首席舞者,電影一開始就是她在歌劇院舞台上演出《舞姬》(La Bayadère),柯拉皮許對巴黎歌劇院熟門熟路,鏡頭也玩出了許多巧思,從第一幕女主角等待上場卻目睹男友與其他舞者曖昧,到第三幕跳躍後的跌傷,如同折翼天使般地隱喻著《舞姬》中遭背叛的死亡悲劇。

文字 / 貧窮男

去年春天巴黎上映了一部電影En corps[1],台灣沒有上映,豆瓣翻成舞魂,描述巴黎歌劇院的首席舞伶,因為目睹男友曖昧導致演出中分心跌傷,被醫生告知兩年內無法再跳舞,與朋友來到布列塔尼休養,接觸到在此駐村的侯非胥.謝克特(Hofesh Shechter)舞團,她決定嘗試在當代舞蹈中尋找新的方向,重新找回對身體的掌控。

這部電影有好些亮點,先從導演塞德里克.柯拉皮許(Cedric Klapisch)談起,我第一次到巴黎看的電影就是他的尋找一隻貓》(Chacun cherche son chat),雖聽不懂對話,卻完全無礙對電影的理解,就是尋找一隻貓的故事,真實呈現出巴黎10區附近的街廓風貌,電影中的人物跟我的鄰居一模一樣。柯拉皮許的成名作是西班牙公寓》(L'Auberge Espagnole),真實詼諧地描述年輕人到外地求學,感受不同國家文化衝突,生活與愛情的真實經歷,用原班人馬以11年的時間,讓劇中角色因時光發酵,而發展出後續的《俄羅斯娃娃》(Les Poupées russes)與三部曲《紐約愛情拼圖》(Casse-tête chinois)。如同《愛在黎明破曉時》三部曲,以真實時間展開的人生況味,但不同的是柯拉皮許擅長捕捉生命中的荒謬詼諧,及多線交織的人際關係,拉大時間跨度後,不用說教,觀眾自然心領神會。

從舞星記錄片到拍出舞魂

因為「真實」的風格,他接下一些紀錄片拍攝工作,成就了舞魂的機遇與機緣。2010年他拍攝了巴黎歌劇院首席舞者奧蕾莉.杜邦(Aurélie Dupont)的紀錄片《l'espace d'un instant》,奧蕾莉10歲進入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學校,1989年16歲時加入舞團,同年西薇.姬蘭離開,她也接棒演繹紐瑞耶夫擔任巴黎歌劇院藝術總監時期由姬蘭演出的主角,一直跳到2015年從舞者退役,2016年接替娜塔莉.波曼的老公米爾派德(Benjamin Millepied)成為巴黎歌劇院舞蹈總監,2022年底卸任。柯拉皮許在紀錄片中沒有太多的訪談,反而用了資料影像,從她12歲上課、16歲演出到懷孕的身影,以眾多舞作中的獨舞表現來呈現一代芭蕾伶娜的丰采。

雖在巴黎歌劇院經歷26年古典芭蕾職涯,但奧蕾莉並不守舊偏執,邀請不同類型的當代編舞家合作,如2018年邀請謝克特作品《永不回頭的藝術》(The Art of Not Looking Back),還有新馬戲的詹姆斯.提瑞(James Thierrée),荷蘭舞蹈劇場客席編舞家克莉絲朵.派特(Crystal Pite),曾與舞蹈空間舞團合作的伊凡.培瑞茲(Iván Pérez),帶給巴黎歌劇院芭蕾舞者身體技巧的新刺激,上述合作的製作都請來柯拉皮許拍攝,也讓《舞魂》的雛形水到渠成。

本片的第二亮點為女主角Marion Barbeau,原本就是巴黎歌劇院首席舞者,電影一開始就是她在歌劇院舞台上演出《舞姬》(La Bayadère),柯拉皮許對巴黎歌劇院熟門熟路,鏡頭也玩出了許多巧思,從第一幕女主角等待上場卻目睹男友與其他舞者曖昧,到第三幕跳躍後的跌傷,如同折翼天使般地隱喻著《舞姬》中遭背叛的死亡悲劇。柯拉皮許使用了Marion Barbeau的真實背景,住在北萊茵,6歲開始學跳舞,電影中角色的成長過程也都和Marion Barbeau相似,甚至也都是大多數舞者的寫照。

還有滿滿的侯非胥.謝克特

第三個亮點自然是侯非胥的舞蹈特色。出身於以色列巴希瓦舞團,以自身對打擊音樂的天賦與敏感,從2008年創團以來,立刻席捲全球成為當紅舞團,讓人血脈賁張的動感節奏,揉合了傳統猶太與狂野不羈的身體動作與著魔般的出神狀態,光是台灣在短短幾年間已經邀請了5次(包括疫情3年間因故取消的2次)。侯非胥舞團中的台灣舞者張建明也在片中露臉,在這部法國電影中只要出現英文對話時,通常就是候非胥本人上場演出。若這部電影的前一小時以芭蕾為主旋律,那下半場幾乎為我們展現了侯非胥舞團的熱身、排練與基本精神,同時也在片尾收錄了長達4分鐘侯非胥舞作政治媽媽》,在19區科學城演出的片段。

柯拉皮許也在舞魂中演出一閃而逝的巴黎歌劇院的管理員,這是他電影的彩蛋標記。他在尋找一隻貓中演一名路人,看著尋貓啟示說:我不喜歡貓。在西班牙公寓中演出那個有壓力的老師,俄羅斯娃娃中演火車上的乘客等等,他總愛在自己每部電影中扮演路人角色。當年他考不上巴黎高等國立電影學院(La Fémis ),後來才去念了紐約大學成為李安學弟,多年後反而在 La Fémis 任教,他的每部電影台灣幾乎都會上院線或在金馬等影展放映,希望這部好看的舞蹈影片別成了唯一例外啊!

註1:《En corps》-台灣片商購入發行時取名為《再一次勇敢跳躍》。


再一次勇敢跳躍 電影預售票
再一次勇敢跳躍 電影預售票
前往購票

看看駐站作家其他專欄文章

疫情之下且戰且走、應變創新

重新認識伊丹十三

舞動歷史的身與影

OPENTIX將運用Cookie來提供個人化的內容、提昇使用體驗,也希望能提供更安全的消費環境。若你瀏覽本網站即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Cookie。閱讀我們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