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 Translation Help?

你的瀏覽器目前預設為其他語言。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翻譯頁面,請注意,翻譯內容可能與中文原文有所差異,僅供參考使用。

It seems like your browser is set to a different language.

Method 1

You can find the translation butt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er to translate the page into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Method 2

You can use your browser's built-in translation feature to view this page in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The information is primarily in Chinese. If there are errors when translating into other languages, it’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only.

OPENTIX編輯臺

關於青春狂暴-趙偉丞:那個離開的人,也有可能是我

關於青春狂暴-趙偉丞:那個離開的人,也有可能是我


【在藝術中,思索生命之重】專題 |OPENTIX編輯臺 2023年6月


文字 / 郝妮爾

攝影 / 郝御翔


青春是否總免不了大痛一場呢?將於今年6月底搬上舞台的《跳躍少年》也許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跳躍少年》是由青年創作者趙偉丞編導作品。記錄著千禧世代中成長的少年,如何被流行文化所哺育,過程夾雜的日漫與台灣偶像劇的成分,聽起來熱血激昂,而所謂熱血青春,不正總是藏著大量暴力的影子嗎?


那些年的偶像劇或者知名動漫,誰不是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這無形中影響一群血氣方剛的男兒們,透過打架來學習、模仿、結識志同道合者,甚至透過它來認識自己──趙偉丞便是其中之一。


「我還記得小學時,我們一群男生會揪隊打架,約在學校地下室有軟墊的地方,那是我們下課後的『躲貓貓』,躲在地下室學習怎樣打人最痛,結束後還會聚在一起討論哪裡的傷害最大。我就是在那時候知道,人類最重要的武器是手肘,膝蓋次之。我們打是打真的,卻都沒有傷害對方的意圖。」




這個另類的躲貓貓活動,在某個同學被打出明顯的傷口後告終,師長與家長嚴厲制止,長輩不明白這群孩子到底在追求什麼,就連趙偉丞恐怕也是後知後覺地發現:「真要說起來——那個時候的我們,可能只是希望被看見吧?」


想被看見的我,以及離開了的他


瘀青的傷痕會讓自己被看見,準確的出擊會讓自己被看見。趙偉丞生命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怎樣才能好好地被看見?甚至,他後來參加籃球隊、參與模特兒工作,乃至開始從事劇本創作,都是想了解自己到底被放在什麼位置,才能被真正發現。


儼然是年少時期的「存在主義」,從他人的眼中才能看見自己的價值。


《跳躍少年》某種程度而言就是在思考這件事——我是誰?那個世代如何定義了我現在的樣子?


長大以後,這份「找到自己」的慾望不再只是渴望被看見,更多的是疑惑——「為什麼留下來的我,離開的人是他呢?」


關於這個問題的契機,得回溯到他的國中階段,回到趙偉丞開學第一天就惹上的麻煩。


「我到現在還不知道為什麼,有個學長忽然威嚇我,當時下意識覺得自己不能閃躲,所以剛開學就跟高年級的打架。」他事後經常自問,如果那天他就這樣靜默無聲會怎麼樣?如果那天他沒有經過學長的眼前又是會怎麼樣?「我念的明明是升學國中,卻總是離一些問題很近,可能……我才是那個問題本身吧?」




青春期偶爾像是夢境一樣,前因後果是沒有邏輯的,總之,趙偉丞不知不覺掉進諸多麻煩的漩渦,後來經常與人起糾紛。


最嚴重的一次,他下午與一夥在河濱打籃球,周圍又泛起了爭執,兩方人馬互不相讓,撂了一堆人要打群架,趙偉丞當時加入其中一方,不過「我根本不知道誰要打誰,可是那時候就是這樣啊,有人吆喝我們就去,完全是湊熱鬧的心態。本來以為就是去喊個聲,沒想到看到對方有人拿開山刀,看到第一時間就是跑了。」


熱鬧不成,過幾天發現自己落跑的那場群架,後續竟然上了社會新聞。「有個人溺死了,是朋友的朋友。其實關係很遠,都是沒看過的人。」雖然如此,一個年紀相仿的生命就這樣斷裂到世界的另一邊,而且起因可能只是一個很小很小、小到沒有人會記得的不愉快。對此趙偉丞大感衝擊,也使他的腦袋浮出一個巨大的命題:「有沒有可能,一個不小心,那個離開的人就是我?」


留下來的人,再一次跳躍


這種混亂與迷茫,成為了《跳躍少年》的主旋律。


「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看到某些人中途『脫隊』,我也時常會想,倘若過去做錯一個選擇——我後來沒有就讀華岡藝校,或者沒有開始劇本創作,那會在哪裡?可能會有前科,可能會加入幫派,可能會就這樣走了。」

偏偏,在生死這種大議題中,還是有那麼多細碎的瑣事,讓人又哭又笑。


「沒有一個記憶會是單一面向的啊,青少年就是從這麼繁複的拉扯中長成,有時候覺得生活很苦,有時候擔心走偏了活得很迷惘,雖然如此,還是會看漫畫看到哭、廢到笑,還是想談戀愛。青春不是穩定的答案,我們需要跳躍著看,才能定義出現在的自己。」趙偉丞說。


因此,若此刻重新跳躍至國小三年級的無害時光,再讓他做一次選擇,即便知道「暴力是不好的,小孩子不可以打架喔。」他大概還是會揪著那時候的同學,一聽見鐘響就直奔地下室,兩方人馬就定位,開始揮拳!


混亂而迷離,摻雜著喜悅與困惑,在事過境遷以後,開始明白:原來我們是留下來的人,讓離開的人烙印在自身的記憶中。


多年前,趙偉丞想要自己被看見的慾望早已內化,此刻的他,希望眾人看見千禧世代的青春年少,看見自己為什麼走到了現在,倘若幸運的話,也許也會因為諸多時代線索地觸碰,想起久未記得的人——無論是留下的,或者是已然離開的。



BOX

人物小檔案


趙偉丞,畢業於北藝大劇藝創所劇創組,現為劇場導演與編劇,「想像協作場」場主。創作多關注於流行文化的演變、世代群體的發展、神話傳說的多面。在文本中嘗試語言策略的多種可能,在導演上則以集體發展為主,取材日常經驗並結合虛構敘事。近年多與貳作劇團、裸劇團、山喊商行、石頭人製作等合作。


近期參與節目


2023新點子實驗場 趙偉丞《跳躍少年》

2023/6/30 (五) - 2023/7/2 (日)

前往購票


更多《在藝術中,思索生命之重》線上專題

關於體制暴力李奧森:警察是置身於所有混亂中的「共同他者」

關於沉暗歷史陳芯宜:自從遇見無法離開的人,我已不是原先的我


OPENTIX將運用Cookie來提供個人化的內容、提昇使用體驗,也希望能提供更安全的消費環境。若你瀏覽本網站即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Cookie。閱讀我們的了解更多。